江西省水利厅 江西省河长办公室 直入长江河流
九江,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江市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干流中游下段右岸,濒江扼湖,山水得天独厚。城中甘棠湖、南门湖、白水湖、琵琶湖等如珍珠点缀,为城市增添生机和灵气。这些湖泊均为直入长江的淡水湖,涉及范围为九江市浔阳区。
城中湖泊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钱塘台拗九江台陷庐山穹断束,地层结构以新生代第四纪冲积、河湖积构造为主,西南部边界有少量早古生代寒武纪分布。以低丘、平原、湖沼地形为主,湖区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部分为水稻土和冲积土壤,主要岩层为网纹红土、亚黏土、粉砂,局部为泛溢沉积。地震烈度Ⅵ度。湖泊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春夏多刮南风,冬季以北风居多。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 403毫米、气温17摄氏度、年水面蒸发量1 063毫米。湖水平均温度17.2摄氏度。
九江市城中湖的形成,最初为在长江南冲向弯道与庐山北面沟壑汇流的搏击作用下,所形成的侵蚀沼泽地,而后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区拓展,对江湖进行围垦改造,致使江湖分离,沼泽最终成为湖泊。
1. 甘棠湖、南门湖
甘棠湖、南门湖如一双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九江市城市中心,东有白水湖,南倚庐山,西毗八里湖,北临长江。古名景星湖,俗称南门湖,唐长庆二年(822年)春,江州刺史李渤为方便行人,于湖上筑堤约千米,将湖一分为二,堤上筑石拱桥,两湖相通。后人为纪念李渤贤德,称西北侧为甘棠湖,东南部为南门湖,堤为“李公”堤。
两湖除承接湖周城区径流外,另一部分入湖水量来自城东南丘陵地区坡面汇流,总集水面积15.35平方千米。湖底高程14~15米(吴淞基面),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水面面积1.22平方千米,蓄水量390万立方米;设计最低水位16.5米,最高限制水位19米。甘棠湖呈不规则四边形,最长处1.3千米,宽600米。而南门湖形似巴掌,最长处1.8千米,窄处450米。甘棠湖至长江最短距离300米,湖水旧时可由湓浦港流入长江,此港于19世纪在英租界内被填没后,改经龙开河排入长江。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湖水由龙开河地下管道排入长江。龙开河地下管道为2米×2米箱涵,设计过水能力8立方米每秒。汛期关闸则由河口泵站抽排,泵站装机6×155千瓦。20世纪80年代以前,湖区水质优良,湖中鱼儿欢跳,游船如织,夏天更是九江市民游泳、消暑的好地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湖周边建设大量住宅区,湖水受到污染。1994年龙开河填平后,甘棠湖成为一潭死水,水质变成劣Ⅴ类。进入21世纪,采取多项改造措施,一方面清淤截污,一方面引水循环,2005年末综合污染指数由2000年的18.03下降到10.67。2007年又重新引来八里湖水,使水质状态进一步好转。
甘棠湖北岸紧邻繁华市区,湖畔有烟水亭广场,因湖中“烟水亭”而得名,以此为中心的城市商贸、休闲圈向东、西延伸。古时的甘棠湖与长江相通,水域宽阔,为三国东吴一处水上要塞。当年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东吴大都督周瑜在湖中圆形小岛上挥师点将,人称点将台。唐时,江州刺史白居易构亭其上,后取《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之意境,得名浸月亭。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之子周寿为父守墓时,见甘棠湖一带“山头水色薄笼烟”,遂改名为“烟水亭”。位于甘棠湖和长江之间的市区信华广场内(原称西园),有座方亭护着一口古井——浪井。浪井,又称灌婴井、瑞井,它是九江最早的历史文物,妙在江面兴波,井里起浪,可闻涛声,堪称一绝。据晋张鉴《浔阳记》记载:此井为西汉名将灌婴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领兵屯扎九江时开凿。“浪井涛声”旧时为九江八景之一。但不知自何时起,浪井已听不见涛声。
湖东北环城路穿行于湖滨休闲园和商住楼之间,闹中有静。位于旧时南门口处为李公堤(又称“小坝”)东北起点,堤头甘棠湖一侧建有夕照坪栏亭,堤西南与山川岭相连,堤上梧桐、垂柳如荫,堤中有座思贤桥,将两湖水系贯通。湖北岸有座百年历史的同文中学,这是革命先烈方志敏的母校。位于东岸湖湾处新建起和中广场,湖中藕池飘香、喷泉溢彩,岸上绿树婆娑、景色宜人。紧邻广场南侧建有五星级酒店。南湖公园坐落于湖畔东南岸,公园涵盖整个山丘,以名贵植物和休闲场所为主题。南部紧邻庐山南路,此路为沟通市区与火车站的交通干线之一。南门湖南岸是始建于1902年的江西省重点中学九江市第一中学,校园西侧的湖汊口建有堤坝,堤内为城市露天浴场,堤头向西与李公堤相衔。李公堤西南端甘棠湖一侧的天花宫,又称娘娘庙,创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湖西南角湖湾处有九江市历史最早的甘棠湖公园。2007年重建的“龙开故道”东出口观景台设于公园门口北侧,与湖面上的人工半岛遥遥相望。湖西北角,为九江市又一中心新桥头,“新桥”及桥下的龙开河已于1998年春拆除、填平,建成九龙街。
21世纪初,结合城市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甘棠、南门二湖营造得更加清新靓丽。夜晚徜徉在湖滨、堤岸,如梦如幻的灯影有如仙境。
2. 白水湖
白水湖位于九江城区东部,九江长江大桥南岸,集水面积15.63平方千米,主要汇集周围丘陵沟汊之水。
湖北岸宽约1千米,与长江南岸平行,距江岸150~250米,东西全长约1.75千米。湖底高程14~16米,平均水深约2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湖面面积1.86平方千米,蓄水量372万立方米,2005年检测,水质低于Ⅲ类地表水标准,不适合水产养殖。
湖区无设防圩堤,具有一定调蓄能力,平时湖水经白水湖闸导入长江,汛期由白水湖排涝泵站抽排入江,持续降雨沿湖易渍涝成灾。白水湖排涝(闸)站位于长江大桥南桥头,建于20世纪70年代,原规模为2.2米×2.2米排涝闸及3×155千瓦的泵站各一座,因设备老化1998年洪水后拆除重建,新泵站装机4×280千瓦,起排水位17米,最高限制水位19.9米,总抽排流量11.4立方米每秒。
京九铁路及九江大桥公路引桥凌空掠过湖面,将白水湖一分为三,东部以铁路引桥为界,桥下建有直通湖区南岸公路,湖东湾汊又称珠树垄,临湖坐落着九江第五人民医院,九江味精厂等单位,南岸有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部水域最宽,湖面多未开发利用,南部湖面有两个较大湖汊,东为后堡垄,西为前堡垄。西北部湖面最小,紧邻九江市区,湖南角有福银高速公路出口站、九江花卉市场和京九批发市场,市区长虹北路沿湖泊岸直抵长江岸边。湖区西北角,2001年10月建成白水湖公园,2006年又在公园中建起九江会展中心,中心又称“白水明珠”,晶莹的建筑造型犹如一颗珍珠卧于湖畔。北岸的滨江东路沟通市区与东部工业区。九江大桥南桥头堡坐落于湖区北岸中部,高大刚性的桥梁造型与安祥寂静的湖面结合一起,形成刚柔相济的独特画面。
3. 琵琶湖
琵琶湖位于九江市区东端,其名源于名诗《琵琶行》。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江州(九江旧称)司马白居易送客浔阳江(长江在九江段别称)头,写出千古绝唱《琵琶行》,江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其“浔阳江头夜送客”处兴建了琵琶亭。亭旁之湖因而得名。
湖区主要汇集周围丘陵沟汊之水,集水面积11.3平方千米,正常蓄水位15.5米时平均水深1.2米,水面面积0.57平方千米,蓄水量68.4万立方米,2005年检测,湖区水质低于Ⅳ类地表水标准,不适合水产养殖。琵琶湖有一定的调蓄作用。湖水经琵琶湖自排闸和排涝泵排入长江,设计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泵站位于湖北侧九江石化总厂码头附近,紧邻长江干堤72号通道闸,泵站设计装机容量840千瓦,抽排流量10.3立方米每秒;自排闸位于泵站下游60米处,1孔宽1.5米、高1.8米,底板高程14.5米,最大自排能力5立方米每秒。起排水位17.5米,最高限制水位19.4米。
湖区周边多为大型工业企业。东北部坐落着九江石化总厂、九江石油公司和成品油库。九江石化总厂为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三大产品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西部湖滨的九江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36万千瓦。
湖西北长江岸边建有琵琶亭。千余年来琵琶亭屡建屡毁,1988年春选址重建,现在的琵琶亭邻近白水湖,为一仿唐园林建筑,位于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侧,占地3 300平方米。园门照壁上,毛泽东手书《琵琶行》全诗巨幅大理石刻,气势磅礴,飘逸遒劲。六角双层的琵琶亭主体,坐落在花岗岩基石上,碧瓦红柱,翘角重檐,周围护以白石栏杆。“琵琶亭”三字巨幅匾额,为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所书。亭柱上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的楹联,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建埠2 200余年的九江城江湖环绕,“途通五岭、势拒三江”,占有“七省通衢”的重要地位。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现在处于京九铁路、武(昌)九(江)铁路、合(肥)九(江)铁路、铜(陵)九(江)铁路和长江水道交汇点上,又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2006年城区人口60万人,建成区面积60平方千米。
- 上一篇:江西母亲河——赣鄱五大水系(赣、抚、信、饶、修)探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