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

旅游攻略 2023-11-11 0

铅山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劳动生息。春秋时,勾践在会稽为越王,兼领瓯越和闽越,铅山地属闽越。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始有铅山地名。1949年5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成立。截至2022年10月31日,铅山县辖8个镇、9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铅山县河口镇行政中心大楼。

铅山县地貌以丘陵低山构造为主,形成“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征,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地下矿藏有煤、铅、铁、铜、石灰石、花岗岩等。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鹅湖书院。主要景区有葛仙山、鹅湖书院、石塘镇。

铅山县是江西省内有色金属加工的工业生产基地。优势产业有有色金属加工、医药化工、矿山采掘、绿色食品产业。2021年,铅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6亿元,比上年增长8.6%;2019年12月,铅山县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铅山县因永平镇南郊的铅山得名。

铅山,这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会读错的地名。铅, 在这里念yán,而非qiān。为何念“yán山”?    “铅山”是它的名字,当地人非要读作“yán(音同‘沿’)山”,并在汉语词典开创了一个特例,铅山作为县名时读作“yán山”。

先秦至秦朝

春秋时,勾践在会稽为越王,兼领瓯越和闽越,铅山地属闽越。战国时,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楚威王打败越国,越分裂。无疆七世孙无诸立为闽越王,铅山地属之。秦代,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改国为郡、县。无诸被废,闽越地置闽中郡,其北部建鄱阳、余汗、太末三县,隶九江郡。铅山地分属闽中郡东冶县和九江郡余汗县。

西汉至东汉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无诸率诸越从鄱阳令吴芮助汉灭秦,后又助汉击楚,乃复立无诸为闽越王,恢复闽越国。铅山地属之。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闽越王余善反汉,武帝发兵征讨,杀余善,诏令“尽迁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置冶县,属会稽郡。此时铅山地分属豫章郡的余汗县和会稽郡的冶县。东汉,建武三年(27年),改冶县为东侯官县。建安八年(203年),分东侯官县为建安、南平、汉兴三县。建安十年(205年),分余汗县地置上饶县。建安十五年(210年),析豫章郡置鄱阳郡,分余汗县地属葛阳县。上饶、葛阳两县均属于鄱阳郡。铅山地分属鄱阳郡的上饶县和会稽郡的建安县。

三国至西晋

三国时,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郡南部的建安,南平、汉兴(即吴兴)三县分为建安、建平、南平、昭武等九县。置建安郡辖之。此时铅山地分属鄱阳郡的上饶县和建安郡的建平、昭武县。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改昭武县为邵武县,改建平县为建阳县,把上饶县并入葛阳县。

唐朝至清朝

唐乾元元年(758年),境域分属信州弋阳县和上饶县,同年在永平设铅山场。五代十国南唐升元四年(940年),析弋阳县鹅湖、招善2乡,入铅山场;保大十一年(953年),析上饶县清流、布政、崇义3乡,析弋阳县仁义、旌孝2乡,并入铅山场,设铅山县,治所永平,属信州。北宋开宝八年(975年),直属京师,后复属信州,属江南东路。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弋阳县的新政、善政2乡和上饶县乾元、永乐2乡划归铅山县,升铅山县为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广信府,同年乾元、永乐2乡划入上饶县;洪武四年(1371年),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信府;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属江西湖东道广信府。清雍正九年(1913年),属广饶九南道广信府。

中华民国

1913年,废州、府,直属省辖;次年属豫章道;1926年,废道,直属省辖;1931年,属第九行政区;1932年,属第六行政区。1949年5月,铅山县人民政府成立,驻永平镇,同年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隶属上饶专区,辖5区16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撤区,辖3镇、30乡。1958年10月,政社合一。

1961年7月,全县调整为22公社。1963年,凤来公社并入鹅湖公社。

1981年4月,设河口镇和永平镇;五都、八都公社分别更名为五丰、稼轩公社。1984年8月,石溪、杨村、五丰3乡分别更名为青溪、杨林、五铜乡,铅山县共辖2镇22乡。

1992年7月,石塘乡更名为石塘镇。1999年1月,撤销湖坊、鹅湖乡,设湖坊、鹅湖镇;3月,青溪乡改设青溪镇。

2000年6月,汪二乡改设汪二镇。2006年1月,撤销青溪镇,划归鹅湖镇;撤销黄岗山镇,划归武夷山镇;铅山县共辖7镇10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铅山县辖8个镇、9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铅山县河口镇行政中心大楼。

铅山县下辖区划

河口镇

湖坊镇

陈坊乡

英将乡

永平镇

武夷山镇

虹桥乡

紫溪乡

石塘镇

汪二镇

新滩乡

太源畲族乡

鹅湖镇

葛仙山镇

稼轩乡

天柱山乡

/

/

篁碧畲族乡

/

参考资料:

政治

铅山县主要领导

中国共产党铅山县委员会

书记

危岩

铅山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陈晓琴

铅山县人民政府

市长

未小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铅山县委员会

主席

石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铅山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南部,介于东经117°26'35"~118°01'23”,北纬27°48'30”~28°24'06”之间,东与上饶县毗邻,南与福建省武夷山市相连,西南与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相邻,西与鹰潭市的贵溪市、弋阳县接壤,北与横峰县交界。县域总面积2178平方千米。

地质

铅山县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接壤部位;跨入两个二级构造单元,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和三个四级构造单元。南北两区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南部至华南褶皱系;在晚元古代早期和早古生代,由于强烈沉降而形成厚度巨大的地槽型复理石和类复理石建造。奥陶纪末期或志留纪时期褶皱回返,使地槽发展阶段,转入地台发展阶段,同时伴随强 烈的岩浆活动和混合岩化作用。中三叠世末期,经印支运动,结束海侵环境而进入大陆边缘发展阶段,其特点之一,是出现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北部信江凹陷沉积厚逾万米的中生代地层,结合邻区资料分析,属晋宁运动后的长期凹陷区。全境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构造形迹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岩类齐全,火山喷溢强烈,成矿作用显著。除上古生代泥盆纪及下古生代地层缺失外,其他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和分 布。由于不同方位、不同时期、不同序次、不同性质的褶皱断裂的相互交织,构造了境内形迹各异的地质构造图象。

地形地貌

铅山县地貌以丘陵低山构造为主,形成“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特征,南高北低,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地形可分为三带;南部中低山区地带,中部低山丘陵地带,北部低丘、河谷平原地带。主要山脉有武夷山,主要山峰有黄岗山、黄连木山、独竖尖峰、白塔山等。境内最高点黄岗山位于县南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赣闽两省边界上,海拔2160.8米;最低点位于汪二镇渡口村,海拔33米。

气候

铅山县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9.5℃,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7.6小时,年总辐射108569.5千卡/平方厘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48.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3.1天,最多达207天,最少为123天。极端年最大雨量2868.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1020.3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7月,6月最多。

水文水利
  • 水文

铅山县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主要河道有信江,境内主河道长41千米,流域面积7641平方千米;信江支流主要有铅山河石塘水、陈坊河、石溪水等3条,总长308.1千米。流域面积2033.23平方千米;河网密度3.3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27.01亿立方米。大小河流48条,总长800.19千米,流域面积12626.6平方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铅山河石塘水,流经境内武夷山、石塘、稼轩、永平,长70.4千米,流域面积74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石垅水、杨林水等。

  • 水库

铅山县有水库共7座,大型水库1座为伦潭水库;中型水库3座,分别为高店水库、铁炉一级水库、丰产水库;小(1)型水库2座分别为桐子岭水库、铁炉二级水库;小(2)型水库1座为谢家水库;灌区有2座,中型灌区2座分别为丰产灌区、桐子岭灌区;水电站共有7座,小(1)型电站1座为伦潭电站;小(2)型电站6座,分别为高店水电站、河口水电站、谢家电站、铁炉一级水电站、铁炉二级水电站、天山组水电站;小型堤防共1条;四级堤防1条为河口防洪堤;小型堰坝共2座;小型堰坝2座分别为河口拦河坝、天山组拦河坝。

土壤

铅山县有红壤、黄壤、黄棕壤、水稻土、山地草甸土、潮土、红色石灰土,共7个土类、11个亚类,44个土属、121个土种。

自然灾害

铅山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冰雹等。水灾一般发生在4~6月,其中5、6月的出现率占全年的54%;旱灾多发生在夏季、三伏和秋季(7~9月),绝大多数年份都有程度不同的旱情。较严重的旱灾每隔3~4年发生一次;风灾一般发生在4~8月,平均每年发生3~4次,最多的年份超过10次。铅山有一雹源,以武夷山北麓的紫溪、石塘、英将为起点,自西偏北向东偏南方向移动,范围长约10千米,宽约1~2千米。冰苞多发生在1、2、4、9月,最大的一次发生在1974年2月。最大的风灾出现在1977年,该年4月24日16时,遭遇10级大风,为时10分钟左右;最严重的旱灾发生在1986年,该年7月24日至8月31日、9月14日至10月10日66天无有效降雨,3.46万亩水田严重干裂;最严重的水灾发生在1998年,该年6月12日14时~23日14时,连降12天大雨,县城河口镇街道连续3天被水淹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末,铅山县有农业耕地面积193.47万亩,可利用林地面积151.36万亩。

矿产资源

铅山县境内地下矿藏有煤、铅、铁、铜、石灰石、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1400万吨,铅锌矿307万吨,铜矿1.18万吨,石灰石1873万吨,萤石矿29.3万吨,铝银矿85万吨、铁矿69万吨、石英矿11.2万吨、硫铁矿70万吨、花岗岩163万吨。已开发的有煤、铅、锌、铜、铁、石灰石、萤石、钼银、石英、硫铁等。主要分布在永平镇、陈坊乡、葛仙山乡、武夷山镇、英将乡、鹅湖镇、天柱山乡等乡镇。

生物资源

铅山县野生植物有南方铁杉、银杏、浙江楠、鹅掌橛、连香树、香果树、银鹊树、钟萼木、紫茎等均为国家级保护树种;柳杉、红豆杉、乌柏、光皮桦、黄杨木均为省级保护植物。野生动物有金钱豹、云豹、苏门豹、金猫、獐等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毛冠鹿、你猴、红面猴、青羊、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水资源

铅山县有水能总量33.86万千瓦,可开发量30.47万千瓦;地表水资源总量27亿立方米;养殖水面3.86平方千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末,铅山县户籍总人口为480717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8.8%。常住人口为38245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220385人,城镇化率为57.62%,比上年末提高0.96个百分点。男性人口为198015人,女性人口为184436人,人口性别比为107.36。铅山县以汉族为主,还有有畲、回、蒙古、藏、壮、满、黎等28个少数民族。

经济

综述

2021年,铅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6428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增加值5.16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8.97亿元,增长9.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23亿元,较年初新增1.41亿元,增长6.8%。

第一产业

铅山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渔业以养殖和捕捞鱼类为主。2021年,铅山县耕地面积20659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480公顷,比上年增加30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938公顷,比上年增加156公顷。糖料播种面积376公顷,比上年减少1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665公顷,增加294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66000吨,比上年增产1.0%。油料产量3014吨,增产8.7%。糖料产量12923吨,增产0.5%。肉类总产量20919吨,增产5.6%。

铅山县名优特产品主要有红芽芋、连四纸、河红茶、鹅湖山牌鹅湖香米、柳木制品等。河红茶种植面积达10.55万亩,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库,荣获“中国好茶”红茶类第三名。红芽芋10.2万亩,江天红芽芋种植基地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铅山石塘镇自古盛产毛竹,有“纸都”之称。2017年,铅山连四纸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第二产业

铅山县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加工、医药化工、矿山采掘、绿色食品为主的工业体系,是江西省内的有色金属加工的工业生产基地,规划了有色金属加工、医药化工、矿山采掘、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2021年,铅山县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6480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两年平均增长8.2%。全县27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4.1%。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3%,制造业增长6.3%,水电燃气生产供应业增长12.7%。全县重点监测的33种工业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22种,占全部工业产品种类的66.7%。

第三产业

2021年,铅山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573万元,比上年增长17.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72563.9万元,增长15.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2009.1万元,增长20.97%。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商品销售额544592.7万元,增长28.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86897.1万元,增长18.3%,住宿业营业额9148.1万元,增长24.6%,餐饮业营业额135574.8万元,增长32.2%。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16880万元,增长21.1%。

人文

文物古迹

铅山县有鹅湖书院、报本坊、白菜石刻碑、陈康伯墓、河口临河古街、曹家墩商周遗址、辛弃疾墓、蒋士铨墓、费宏墓、澄波桥等文物古迹。其中鹅湖书院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辛弃疾墓、蒋士铨墓、费宏墓、澄波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铅山县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文物类型

地址

级别及批次

鹅湖书院

 明至清

古建筑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国保第六批(2006年)

参考资料:

  •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的鹅湖山北麓,是典型的田园水乡;书院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赐名“文宗书院”,后毁于战火。明朝景泰年间在原址上重建,更名为“鹅湖书院”。书院门簪上有一块匾书“敦化育才”,门前一对汉白玉抱鼓石,两侧一副楹联:朱陆之讲席犹存,鹅湖钟川岳英灵。头门后是一块古老的楼门式牌坊,四柱三开间,正面书“斯文宗主”,背面为“继往开来”。书院自南宋兴建以来,书院已有800年的历史。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

  • 报本坊

报本坊,位于永平镇李家巷,建于南宋,坊呈四角亭形,木结构,高约6米,占地10平方米。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叛将潘逵兵袭永平,李家巷居民申世宁年不满二十,见叛军欲杀其父,毅然上前愿代父死,叛军为之感动,解衣为其裹伤。后人感其孝,建坊以为纪念。宋朱熹亲题“报本坊”三字以示表彰。

  • 白菜石刻碑

白菜石刻碑,青石质地,长约1.8米,宽1米,嵌于报本坊西壁上,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笪继良任铅山知县时,自绘白菜一株,并题“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刻成石碑,树立衙内,用以鞭策自己。

  • 陈康伯墓

陈康伯墓,位于汪二镇境内,距县城17.5千米,丰产水库东侧九龙岗上,占地面积为1970平方米。原墓地四周有围墙,长42米,宽47米许,竖有石牌坊,有宋孝宗亲书“旌宗显德之碑”,距墓约50米。两边排列着石人、石马等石雕。现墓前建筑物多已损,只存有石人(缺头)、石马(缺嘴)、石龟、石猪各一,墓穴保存完好。

  • 河口临河古街

河口临河古街,位于河口镇信江南岸,临河而建,其中金家弄至金利合360余米街道和两边的146家店铺,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砖木结构的店屋沿街而建,高大的封火墙巍然屹立,临街的走马楼次第相连。街道平均宽6米。全由青石铺就,平整光洁,车辙深深,西端的百年老药号“金利合”,仍保存着1881年初建时的风采,砖石结构,临街耸立,上下两层,二层正中的青石额上有“金利合”三字。

  • 曹家墩商周遗址

曹家墩商周遗址,在永平镇至鼓楼门公路旁的一台地上,台地高1.5~3米,长约100米,宽约8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东临沟槽形的低地,似为河水故道,西连低山,北临长约60米水圳,圳壁陡立,深约1.5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铅山县有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铅山畲族民歌、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铅山石塘桥灯、葛仙山道教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铅山县国家级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名称

编号

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申报地区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Ⅷ-66

传统技艺

2006(第一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铅山畲族民歌

Ⅱ-5

传统音乐

省三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

Ⅷ-15

传统技艺

省三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

Ⅷ-18

传统技艺

省三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铅山石塘桥灯

Ⅹ-15

民俗

省三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葛仙山道教音乐

5-Ⅱ-4

传统音乐

省五批

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参考资料:

  •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连四纸的原产地在铅山县,铅山连四纸产地分布在武夷山脉南、北麓,鼎盛时期有纸槽两千余张。原料要用毛竹的嫩竹竿,在立夏前后嫩竹将要长出两对芽叶的时候砍伐取用。纸料需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使之自然漂白,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连四纸依靠手工操作制成,无理化指标,全凭经验驾驭。制造过程的技术关键:一是水质,凡冲、浸、漂、洗所接触的水均不能有任何污染,须采用当地泉水;二是配药,药系采用水卵虫树制成。连四纸纸质洁白莹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永不变色,有“寿纸千年”之称。

  • 石塘桥灯

石塘桥灯,是一种式样繁多的灯艺品,一直为铅山县石塘镇人民所喜闻乐见。桥灯盛会是石塘镇民间艺术的奇葩,起始于西晋,鼎盛于明清。与桥灯盛会相随的灯会、灯展自明代以来,历代相沿,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各类灯具已成为融手工、书、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灯艺品。

传统习俗
  • 对歌

对歌,铅山是江西省畲族居民最多的县。畲民青年结婚的程式大部与汉族相似,但畲民善歌,结婚当晚要进行“长夜对歌”。对歌在新郎家进行,以婚嫁双方请来的“行郎”为主,男女老幼宾客参与。从男方婚宴开始一直对到天亮。程序大致为吉时一到,长辈和贺客在“行郎”的歌声中就座,称为“主位”,喜宴开始。酒过数巡,“行郎”唱《劝酒歌》,对贺客进行劝酒。接着,手捧木盘,盘底垫着红纸,盘内点着一对红烛,立于堂前,边作揖边唱山歌。唱毕,从中堂首席开始唱歌颂新郎新娘爱情坚贞、祝贺他们终生美满幸福的吉祥山歌。

方言

铅山县境内共有四种方言,分别为赣方言、吴方言、客家方言和闽方言。赣方言和吴方言呈片状分布,约占全县面积的95%,赣方言又可分为铅山话和新滩话,铅山话的分布面占全县面积的90%左右,使用人口约3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6%,是铅山境内主要方言。新滩话分布在新滩乡一带,属于横峰方言的一种变体,使用人口约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傍罗话属吴方言,分布在傍罗乡、青溪乡一带,是上饶方言的变体,使用人口约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客家方言和闽方言呈点状分布。属客家方言的太源畲族话,主要分布在太源畲族乡,为畲族内部使用的语言,使用人口约1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36%,闽方言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的武夷山、篁碧、石塘、紫溪等地的部分居民中,使用人口约为3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1%。这些居民是历代从福建迁移来的,虽然都能讲铅山话,但在内部一般讲福建话。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铅山县有普通中学37所,小学63所;其中高中有铅山一中、私立致远高中、铅山五中等3所。

科技事业

2021年,铅山县专业技术人员5023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3家。全年专利授权数272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铅山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59007户,实际已收费17597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铅山县共有卫生机构 411个,其中医院14个、乡镇卫生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全县卫生技术人员2218人,全县实有床位1961张。其中县级重点医院有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

社会保障

 2021年,铅山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4152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42051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013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2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836人。

环境保护

2021年, 铅山县全年环境空气有效天数338天,优良天数为328天,优良率为97.0%,低于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均值为19.0μg/m

铅山县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武夷山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鹅湖山1处;省级森林公园有仙人寨1处。

交通

公路

铅山县境内有宁上高速公路、237国道、有上分线国防公路、八英公路、上武高速、沪昆高速等道路穿境而过;宁上高速公路在县境内设有石塘互通、铅山南互通两个出入口。2021年, 铅山县公路里程1356千米,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23.1%。全县县道、乡道、村道通车总里程达1200多千米。

铁路

峰福铁路、上饶联络线过境。峰福铁路境内长59.5千米,为单轨铁路,设铅山西、永平、陈家寨、西山、五里峰、上乌石等6个站,通往福州、横峰等地。上饶联络线境内长15.7千米,通往上饶等地。

航运

铅山县境内通航河道信江、铅山河2条,总长58.8千米,信江为7级航道,较大通航能力为50吨级船舶;铅山河为等外级航道。

风景名胜

  • 综述

铅山县有武夷山、鹅湖山、葛仙山、河口镇、石塘镇、北武夷大峡谷、黄岗山、仙人寨、叫岩、费宏纪念馆等景区;其中

葛仙山、鹅湖书院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河口镇和石塘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武夷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铅山县A级景区

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葛仙山景区

4A

2017

鹅湖书院景区

4A

2009

参考资料:

  • 葛仙山

葛仙山,原名云冈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中部,属于武夷山的支脉,堪称中国道教灵宝派的发祥地;后人为纪念三国时道教名家葛玄结庐山间修功丹鼎、炼丹制药,匡世济民而改用今名。

  • 黄岗山

黄岗山,位于武夷山镇与福建省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2160.8米,为武夷山脉主峰,素有“华东屋脊”之称。面积约12平方千米,山内保存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品种,被誉为“珍稀植物王国”。

  • 仙人寨

仙人寨,位于汪二慎境内,距县城32千米。山奇、石异、水碧,属典型丹霞地貌,景区成地垒石块状,一峰凸起,四面峭壁,靠人工楼梯和石级方可登临。顶部南北长500米许,东西宽约400米,上有古洞、古寺、田园、树林、竹林、池塘。

  • 叫岩

叫岩,位于新滩乡境内之信江北侧,距县城10.5千米,景区面积5平方千米。岩体以红砂岩、沙砾岩为主,有大、小山洞近百个,山体大多酷似动物,如狮、虎、蛙、螺、蚌等。

人物

人名

简述

刘辉

(1031~1065年)

原名刘几,字之道,陈坊沽溪人

辛弃疾

(1140年~1207年)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

费宏

(1468~1535年)

字子充,号健斋,河口镇人。明成化进士,官至内阁首辅

蒋仕铨

(1725~1785年)

字心余,号清容居士,永平镇人。清乾隆进士。清代诗人、剧作家

 程镜寰

(1890~1976)

字览宇,铅山县紫溪篁村人,有庐山纪游诗30余首

陈桢

(1894~1957年)

生物学家,字席山,铅山人,动物学家

陈有胜

(1909~1991)

铅山县武夷山乌石人

胡桔轩

(1915~1985年)

原名胡介眉,字大钧,以号行,祖籍浙江绍兴,有《口服中药番木鳖避孕探讨》等论文

陈仁洪

(1917~1990年)

又名陈敏,紫溪乡人,著作有回忆录《从闽北到皖南》

参考资料:

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2019年

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

茶叶百强县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2020年

注:该表仅列举代表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