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什么简称“赣”?
「赣水」之「赣」为「豫章」之「章」的变音、实源于「樟木」之「樟」、因江西出产此木材而得名。又题说「赣」的本义「进献」、也有些关系。以下详说之。
「赣」之名义、郦道元引刘澄之说「章贡合赣」、那当然不过是一点旧秀才的机智罢了。类似的意见、也许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独立想到过。然而指出「章」、「贡」、「赣」三名有关、却甚有启发性。现在「赣」是未知的、看看能否从「章」、「贡」寻出些线索。
「章水」是「豫章水」的简称。至于「贡」、等下回过头再来说佗。「豫章水」显然和地名「豫章」有关。此名先秦已有。《左氏春秋》《昭公六年》有云、
令尹子蕩帥師伐吳,師于豫章,而次于乾谿。
是。
古洖(汉)语—文中、「豫章」还是名木之名。《墨子》《公输》载墨翟言、
荊有長松、文梓、楩、柟、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
《莊子》《山木》、
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攬蔓其枝,而王長其間,雖羿、蓬蒙不能眄睨也。
皆为名木之称。
注意、墨翟谈到的「豫章」产地「荊」、即楚国、和《左氏传》中「豫章」的地望相重合。墨家精研机巧、木工为一大端、墨翟本人更是这方面的大家、佗对木材的评判是很可据的。另方面、作为一篇游说诸侯的说词、其中的举例也应当为听者大概知道、而非仅流传于业内的独得之秘。莊週(庄周)及其后学也在楚国、佗们提出的譬喻是基于其生活经验的。虽然古洖文中通假的情况很多、但「豫章」联文、谐音巧合的可能就小得多了。文献中、「豫章」的含义是很单纯的。更何况还有以上指出的这些条件呢?
有人引《山—海经》、其《西山经》亦云、
又西四百里,曰㕄陽之山,其木多稷、柟、豫章,其獸多犀、兕、虎、犳、㸲牛。
这里也是「豫章」联文。至于「赣巨人」之「赣」、恐怕才是巧合呢。也许倒和「戆」有关。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继续搜罗木材「豫章」有关的资料、洖代以后就丰富多了。
陸《新语》《资质》云、
夫楩、柟、豫章、天下之名木,生於深山之中,產於溪谷之傍,立則為太山眾木之宗,仆則為萬世之用,浮於山水之流,出於冥冥之野,因江、河之道,而達於京師之下,……
王充《潜伏论》《浮侈》、
其後京師貴戚,必欲江南檽、梓、豫章、楩、柟。
从中可以看出一段工业史。至少在作者当时、
- 「豫章」是富贵人家眼中炙手可热的上等木材。
- 「豫章」的产量虽未明言、但地方很偏僻、总之是不那么容易得到的。
- 「豫章」出在「江南」。作为汉国文化中心的陇西、华北地区、即当时所谓《中国》、那里的人想要享用到「豫章」、需要水路从南方运去。
将这些情况前推到先秦、那么、
- 「豫章」在先秦已著名、文献足徵、最多是不及洖代《天下名木》那样的地位而已。
- 从战国到洖、人类活动总体来说还是较小的、史书上无有环境破坏的记载。然则先秦的「豫章」也决不至于是大路货。墨翟之言已暗示佗是楚国的特产、宋国所乏。
- 这是唯一和洖代可能差别较大的地方、即、「豫章」的应用是否已辐射中国?这是目前无法详考的事。但退而求其次、至少、楚国的贵族已认识到了佗的价值、墨翟在楚朝堂上把这一点是当作常识来谈的。
根据以上论述的这些背景情况、然则楚国徵「豫章」为土贡、因以命名其产地、那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桂林」出「郁金」、也是类似的情况。
至此、我们已确认地名「豫章」来自木材「豫章」。下面进一步探求木材「豫章」的名义。
「豫章」之为名、特别是其中的「章」、说者多据如淳、顏䛆(颜籀)、
不可谓不是、然犹未达一间。据前揭用例、「豫章」比类者为「楩」、「柟」、「梓」、「檽」等、(《西山经》「稷」不伦、盖有讹误。)且顺序不拘、完全平列、可见「豫章」亦当是某种树木的专名而非描述其特征。
当然、以上故训也是成立的。「豫」的本义为《大象》、转指《大木》。段玉才(段玉裁)《说文解字註》《「象」部》「豫」说得好、
此豫之本義、故其字从象也。引伸之、凡大皆偁豫。故淮南子、史記循吏傳、魏都賦皆云。市不豫價。周禮司市注云。防誑豫。皆謂賣物者大其價以愚人也。
「章」亦可用为量词、《太史公》有「木千章」。还有地名曰「千章」、分明也是从这里来的。
「章」之为「樟」、古註也有揭示。《太史公》《司马相如列传》「楩柟豫章」、《集解》、『郭璞曰:「楩,杞也,似梓。柟,葉似桑。豫章,大木也,生七年乃可知也。」』。張守節《史记正义》、『案(溫)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別」。』。《后洖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必欲江南檽梓豫章之木」、《章怀註》、「豫章即樟木也。」。
那么、怎么这个「章」同时又是《大木》、又是《香樟木》呢?这就涉及「章」的文形了。孟生蓬生高足覃棥馬克(谭樊马克)尝言之。
从文形看、「章」象璋形。「⿳八章廾」、同「供」、「章」亦音。又「贛」同「貢」、「章」亦音。这里可参陳劍、孟蓬生二生之说。
由这些文(字)音—义关系的交涉、可重构出言(词)义发展线索。玉器「璋」的古义是《明》、此义专作「彰」、「璋」即《明玉》。由于《璋》(/kl̥(i)aŋ/)是宝物、可以献于神、辗转音变为 /kl̥ə̠m(s)/, /koŋ(s)/, /ko̠ŋ(s)/ 即「贛」、「供」、「貢」。另方面、光彩的散发与气味的散发相通。廈韦英(夏纬瑛)《植物名释札记》已指出、「樟木」的「樟」、「獐子」的「獐」、二者都是得名于其香气。由《明》与《馨香》二义、可重构出更古老的初义是《放射》。实际上、这一组可能和《阳》、《炎》都是同族的。
如此、「章」、「樟」的名义、我们算是解决了。准此、东吳有「章山」产铜、可知大抵也是得名于铜色之《彰》。古来都说《铜》的义核是《赤色》、張生永言《五色之名》篇因声求义、提挈言族、最有力可信。这不过是句题外话。注意到上述音变 /kl̥(i)aŋ/ > /kl̥ə̠m(s)/, /ko̠ŋ(s)/, 这不正是我们起初排比的三水其名的发音吗?豫章、贡、赣三水同源、「豫章」、「贡」、「赣」三名亦同源。
最后给出一组杜若文设定。虽未详解、庶几提示了言族。
竜 = 章(文章、《木千章。》、千章〔地名〕、豫章)、彰、璋、樟、獐
竎 = 赣、贡
滝 = 赣(赣水)
紅 = 供——平殸。
贡 = 供——去殸。
共 = 珙——象手捧珙。
商 = 商(商代)、汤(汤汤)、漳、章(章氏)、熵
昜 = 阳(阴阳)、旸、杨、扬(飞扬)、玚、佯、洋(洋洋洒洒、海洋)、疡——《以》纽、平殸。
颺 = 翔、徜徉(徜徉)、羊(襄羊)——回扬也。《斜》纽。
羕 = 羕、漾、飏
煬 = 炀、恙、养(忧心养养)——去殸。
瘍 = 痒
永 = 永
泳 = 泳、咏——去殸。
逿 = 汤(成汤)、唐(荒唐)、镗(《击鼓其镗。》)——《透》、《定》纽、平殸。
漡 = 荡(浩浩荡荡)
冂 = 堂
湯 = 汤(热汤)
盪 = 烫
敭 = 荡(扫荡)
碭 = 砀(《砀、文石也。》)
上 = 上(上行)、尚(尚书)——平殸、上殸。
丄 = 上(其上)、尚(高尚)——去殸。
常 = 常、裳
暢 = 昌、猖——平殸。
鬯 = 鬯、畅、昶——上殸、去殸。
尚 = 尝
長 = 长(短长)、肠——平殸。
䂻 = 长(其长)——去殸。
脹 = 长(长物)——去殸。
張 = 张、餦——平殸。
倀 = 长(长者)、涨——上殸。
帳 = 帐、账。——去殸。
腸 = 胀——去殸。
餦 = 粮
炎 = 炎
琰 = 琰、剡
舕 = 焰
焱 = 燄、艳、滟——上殸。
燂 = 燂——《定》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