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西·永修行】云居山:隐藏在五老峰下的真如寺
10月2日早上,我和妻子陪随友人杨总及他南安来的朋友小杨,从永安自驾出发,上高速公路前往江西永修县云居山行游。
大约中午12时多,从永修艾城镇互通下高速出口,在镇里吃了午饭后,沿着G105国道西行,从云山镇右转至一条通往云居山公路。此时杨总边开车边回忆起上个世纪70年代未期,那时他才十六岁,跟随南安市同村的一位亲戚外出到云居山打工,修筑这条通往真如寺的公路。那时工资低,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生活非常艰苦。我想,他从小到处打工养家糊口,吃了许多苦,走了不少弯路。或许是三十多年前在云居山修筑公路,常进真如寺烧香拜佛,从此了解佛学智悲行愿,得到佛祖的启迪与开智,领悟了“难行能行,不辍不止”佛意人生拚搏和进取之道。
大约行驶了17公里,就到了云居山莲花城景区。过了一座山门,经过明月湖后就到了真如寺。伫足远望,云居山势雄貌秀,植被繁茂,气候宜人。不魁有"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之称。我们从寺天王殿正门进入寺庙里,杨总等虔诚信众马上开始烧香拜佛。随后,杨总走进边房一间办公室向寺庙捐款还愿,寺方考虑周到,还安排了我们住宿。
云居山,古名欧山,以战国时期楚国大将欧岌为护主避难,遁入此山修行得道而成名。唐代后期,又因此山经常云雾缭绕而改为云居山。我从寺前的一块碑文了解到,真如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峦岫环列,屏障护持,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的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现为中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也是佛教曹洞宗的发祥地。之前从未听说深藏在云居山中的真如寺,到了此寺才知可是不一般的。建国后,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虚云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长性福大和尚和全国政协委员海灯法师相继担任过该寺主持过。
我去过大江南北许多佛教寺庙,大都商业气氛浓厚,佛门已被离迷的臭铜味所滋扰。但真如寺历代主持均认真奉行"农禅并重"之祖训,致使该寺禅风鼎盛。在客居此寺二天的日子里,我确实感觉到寺庙非常清静,和尚们潜心坐禅修行,坚持每日早晚功课,用餐过堂;晚饭后坐四支香,每月初一、十五布萨诵戒,以求禅戒并进。并且重禅修,亦重农事。自道膺主持,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农禅家风。凡历50余代主持,个个身体力行,严守这一清规,"在动中做功夫"(虚云语)。
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历史悠久的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而被人们誉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洲"。云居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白居易、苏东坡、佛印高僧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上此山云游,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宋朝皇帝神宗下诏,将苏轼从黄州调往汝州(今河南临汝)任团练副使。经过建昌(今永修)时,拜访了好友李常故居后,与弟苏辙相会于云居山的真如禅寺,访问了禅宗的老祖,并与老友佛印见了面。苏轼写下《端午游真如寺》这首诗: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我们走出寺庙大门,步入寺前一个人工池塘。一群贪吃的锦鲤鱼和鸭子,眼巴巴望着游人讨食。接着,我们从西面的一条羊肠小道北游,游览了双飞桥、海灯塔、明月湖和心印塔。湖边有一座石桥,传说这座桥是宋朝苏轼和佛印在云居山相会地点,也被称为“佛印桥”、“谈心石”。
当天夜晚,天气渐凉,寺方免费安排我们免费住宿寺内招待所。按佛门寺规,妻子分开单独住在一楼。次日凌晨4时,虔诚的佛徒小杨和妻子穿好纳衣进入殿堂坐禅念经去了。
大约7多点多,我起床后从窗口见寺外阳光照亮云居山,马上走到真如寺大门行摄。站在寺外池塘边远望,真如寺金光荡漾,寺殿生辉,寺后海拔910米高的五老峰云蒸霞蔚,气势不凡,如似“天上云居真绝景,一泓收尽万山秋”那般仙境;走到明月湖,那一泓湖水,长平如镜,恰似如“澄湖高涌乱峰头,照澈睛空古镜湖。” 从明月湖侧转过山口,山坡上有虚云法师舍利塔。虚云(1860——1959年)是近代著高僧,俗姓萧,晚年自号虚云。曾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修行多年,二十七岁离开鼓山云游,四处拜师学禅。真如寺在抗战时期曾被日本鬼子破坏片瓦不存,后由虚云主持重建,主要悉仿鼓山、南华、云棲诸大名刹。以坐西向东的山门和一字直线竖列的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为中轴线。虚云在真如寺主持寺务期间,大力振兴禅宗,提倡持戒,实行农禅并举,禅净并重。1953年被礼请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虚云圆寂于云居茅棚内,世寿120岁。
因此,我在寺周可以见到金灿灿丰收在望的水稻和蔬菜,据说都是和尚们种植的。随后返回寺里,重游了寺里各大殿堂。
- 上一篇: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庐山东林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