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禅并重”的千年圣地——云居山真如禅寺

旅游攻略 2023-11-02 0

  □ 何仁美

  云居山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自建寺以来,以戒为师,农禅并重,成为一贯家风,因其规矩严,农禅好,道风正,成为中国禅宗历代祖师的最胜道场、曹洞宗的发源地、全国三大样板丛林之一。

  据《云居山志》记载,唐僖宗中和三年(883),豫章南平钟王邀请高僧道膺禅师由庐陵转锡云居。道膺禅师担任真如禅院住持时,衲子云集,名震朝野,僖宗赐寺名为“龙昌禅院”。期间,道膺禅师开始奉行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家风。

  南宋绍兴四年(1134),南岳下第十五世法嗣法如禅师来到真如禅寺,就任方丈。法如禅师招集四方僧众,弘扬“农禅并重”之祖训。在一次上堂说法时,他将寺中农禅家风做了形象的描述:“且道十二时中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

  元末明初,战乱频仍,真如禅寺屡遭兵燹。明正统初年,真如禅寺尚有庄田四十八处、田产四百七十亩。其后,寺院的湖田山产逐渐被当地豪右侵吞盘夺。

  明神宗万历二十年(1592),北京万佛堂住持诸缘洪断和尚,得悉云居祖庭沦为放牧之场,毅然荷策南来,以图兴复。他率众闭关三载,垦劈荆棘,诛茅缚屋,整肃家风。此后即大动土木,复建寺宇。到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寺内新建藏经楼竣工。神宗御书区额楹联赐真如禅寺,以示嘉勉。

  明崇祯年间,高僧颛愚主持真如禅寺,在率众如法修持的同时,清苦如淡,安贫如素,不事外缘,身亲畚插。他曾组织十八位僧人用三年工夫,叠砌百余丈的“罗汉垣”。在住持云居山真如寺七年中,颛愚禅师与僧众一道,遵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训。他有一篇长达五千字的《插田歌》。歌中有云:“诸佛子,同我住,莫将文字求归趣,闭目瞑心寂灭魔,谈玄说妙闲家具……”

  清顺治八年(1651),戒显禅师应云居山僧众及建昌(今永修县)缙绅之请,由庐山归宗寺移任云居山真如禅寺住持。戒显禅师以儒入释,儒释兼通,学识渊博,才华超人,尤其擅长著书立说。他所著的《云居锻炼说》《云居赋》《灵隐志》等,为传播曹洞法系和沩仰法系起到了很大作用。

  继晦山戒显禅师之后,其法徒燕雷元鹏禅师就任真如寺住持。远鹏禅师承继前辈之禅风,增置田庄两处共60亩,收录历代文墨,编成《云居山志》20卷。

  清代中后期的百余年间,社会动荡,外侮屡至,真如寺长时间地陷于衰落之中,名声久寂。抗日战争期间,真如寺惨遭蹂躏,寺内诸殿宇楼阁大多被毁,寺中僧人日渐减少。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寺中仅留下释性福等四人。

  1953年秋天,当代高僧虚云长老驻锡云居山,出任住持。当天晚上,他就召集寺中的僧众共商农禅生产事宜。几天后,寺内僧人专程下山,定制购买了一批锄头、砍刀、箩筐等工具,寺中每个僧人发一套农具,以备来年参加劳动。虚云在云居山住下的消息传出,四方衲子云集而至,年底就聚众达五十余人。次年春天,为弘扬百丈家风,虚云长老住持成立了“真如禅寺僧伽农场”。他和僧众在如法修持的同时,每天起早摸黑地进行刀耕火种,牛犁锄挖。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开垦出旱地20余亩,水田60余亩,基本上做到了自给自养,为树立全国佛教普请制样板丛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一诚大师荣膺真如禅寺方丈。云居山僧众在一诚法师的带领下,衣粮唯靠自给,常住日以农作为事。僧众从事的农禅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种田;二是采茶;三是砍柴。1987年,一诚大师又恢复了真如禅寺僧伽农场。僧众们不仅每天上早、晚殿和日间出坡劳动,还坚持每日过堂,早、中、晚坐香四支,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动静如一”的百丈道风。同时,利用三余之功,精进修持,年年冬天打禅七。此后,云居山僧众在劳动中参禅,在劳动之余禅修,使云居山农禅并重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著名于海内外。

  时至今日,云居山真如禅寺在纯闻法师的主持下,已成为农禅并重的千年圣地。寺内僧众,上至方丈,下至清众,每天早晚课诵经、过堂用斋、坐香、出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