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秩堂:江西移民入湘后的第一个乡镇
茶陵的秩堂镇位于湖南与江西交界的湘东,秩堂镇的晓塘村那条“湘赣孔道”就是江西吉安府诸县移民进入湖南的主要通道。由于秩堂是江西移民入湘后的第一个乡镇,秩堂也成为江西移民的主要落脚地。所以秩堂90%以上的村民,都是江西移民的后代。湖南人尤其是株洲人想寻祖,不妨去茶陵秩堂镇看看。
茶陵县秩堂镇“三大学士故里”
秩堂因彭氏祠堂“秩叙堂”得名
秩堂的名称,就是来自彭氏祠堂名“秩叙堂”。秩堂的祠堂多的原因,主要是秩堂江西移民多。背井离乡来到秩堂的江西人,不仅怀念家乡,还有数典念祖的优良传统,经常搞一些祭祖活动,包括除夕祭、春节祭、清明祭、重阳祭、冬至祭和祖宗生殁日祭等,逐渐演变成民间风俗。而举行这些祭祀活动的场所就是各姓氏的祠堂。
中国的祠堂,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法制、防卫功能于一身。以祠堂为标志的种族管理是中国封建国家的全息缩影。每座祠堂都有本族共同的思想信仰、价值标准、典章制度、公共财政和公共福利,族长是其最高统治者。
人们建祠堂的目的是为了追祖德、报宗功,加强宗族的凝聚力,以求创造更新业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光宗耀祖。旧时,本族中凡进学、做官、升迁等事,均要开祠堂举行活动,以感谢祖宗的庇护。此外对那些不守礼仪、不守妇道、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长辈或违法乱纪的人,也要开祠堂,对他们予以惩戒。
秩堂镇的宗祠
六姓祠堂个个都是文化瑰宝
秩堂的移民后代以谭、陈、彭、刘、龙、李六大姓为主要宗族,下面介绍在秩堂的这六姓祠堂。
谭。谭氏是秩堂第一大姓,分祠和子祠较多。坐落于毗塘村塘背上的谭家祠,堂曰“惇伦堂”。前檐正门上书“谭氏家庙”,为五进,依次为前檐机斗、戏台天井、惇伦堂、钟鼓楼、敕书阁,庭廊广阔,后栋设龛,奉祀始祖德崇公。谭氏宗祠走出了不少风流人物:南宋驸马谭斗南;南宋南雄司马谭朝佐;明浙江廷御史谭公望;明四川巡抚谭希思;清光绪年探花谭鑫振等。
彭。彭家祠大约建于明嘉庆年间,原名“秩叙堂”,堂名后来被用于乡镇名——秩堂。彭氏家族人才辈出:有清协办内阁大学士彭维新;著作等身的民国中将彭国栋;民国少将彭问津;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长彭柏山等。
陈。陈氏家庙又叫“永思堂”,原址建于合户,原名“墨莊书屋”,后迁中户,改名“陈氏家庙”。陈氏家庙为一进三栋,正门写有“陈氏家庙”四个大字。左右开有两个小门,左宰相,右御史,为二世祖天祯、天祥二公,庙内保存宋穆忠武王岳飞书写的“墨莊”石碑。陈氏在胡家坊、上屋、下屋均有分祠。
刘。刘家祠位于马廊山下的马首村,始建于宋朝淳佑年间。前栋正门悬“刘氏家庙”,中栋是可容1000多人的大厅,有戏台。秩堂刘氏在小田、大湖、黄草、横冲等地都有祠堂。
龙。龙氏始祖祠建于明嘉庆年间,原址在东首村。龙氏在东坑、三家冲、皇图都有子祠。有四百多年历史的皇图村龙家祠,是保存较好的祖祠。共和国将军龙书金和龙开富都是出自龙氏宗祠。
李。李家祖祠在今高陇镇龙集村(该村原属秩堂镇)。现在毗塘村的龙头、彭家祠的李家屋、安坑等李姓都有李氏宗祠。从李氏宗祠走出去的古代名人有南宋进士南雄司马李时珍;元代湘阴佥判李元奎;新安知县李朝端父子;浙江提举、状元李祁;明代首辅大学士李东阳等。
秩堂镇"陈氏家庙"
秩堂至今仍存有69栋古祠堂
秩堂是茶陵的边远山区乡镇,小概念的“茶乡”就是指这里。自古以来“勤耕苦读”“崇文重教”之风盛行。据县志和族谱记载,古代秩堂籍进士共有50人。作为一个乡镇,可谓少有比肩。明清两代,茶陵4个大学士中,就有李东阳、张治、彭维新是秩堂人。清代道光年间,乡贤在石龙村书堂山和琴台下结合处建亭纪念,时任茶陵知州葆亨为亭撰联,并书赠“三大学士故里”石碑安放于亭中。
毗塘谭氏家庙始建于明末,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最近的一次维修规模最大,耗资一百余万元,使家庙焕然一新。2011年,世界谭氏宗亲总会在此举行寻根祭祖活动,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人参加,盛况空前。
其实,秩堂一带的祠堂,远非谭氏、陈氏、龙氏、张氏几家。据统计,境内自明代以来,共建有大小祠庙93栋,总建筑面积近30000平方米,保存至今的还有69栋。“秩堂”之名,就是源自彭家祠的“秩叙堂”。
祠堂不仅是祖宗牌位的安放之地,也是地方议事、集会、修谱、演戏、休闲、娱乐、惩恶扬善的场所。过去,在村落中,最好的建筑是祠堂,它集中了族人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荟萃了民间建筑艺术和各种工艺的精华,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 上一篇:江西省纪委监察厅网站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