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媒体峰会对话江西日报社长:转型靠会宣传

旅游攻略 2023-10-26 0

  原标题:王晖:江报集团发展用“三字经”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2·19”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讲话公布后,媒体融合转型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未来的媒体形态和媒体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已经转型的传统媒体又在进行怎样的探索?为了更好地促进业界交流与学习,新浪新闻未来媒体峰会联合观媒(传媒大观察 id:bigmedianews)推出“对话掌门人”专栏,选择部分融合转型颇有建树的传媒集团、新媒体,专访高层负责人,畅谈媒体融合与创新发展。

  最早说“主编之死”的他,现在回到“内容的故乡”

  赵治国/观媒主笔

  在王晖的眼里,“豫章故郡”这四个字有着别样的深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语出王勃《滕王阁序》首句,“豫章”与“洪都”是南昌历史上的两个古名。

  1982年,王晖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位于豫章路1号的江西日报社,就再也没有离开,他从当年的一个记者做到了现在的一社之长。

  如今,江西日报社已搬迁至红谷滩新区,但豫章路1号的报社大院,将作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重新绽放青春。

  豫章故郡,同时还是王晖的微信昵称。

  1、豫章路1号

  创刊于1949年6月7日的江西日报,早年的办公地址在豫章路1号。

  时至今日,江西日报社的年轻记者或许很少有人来过这里,但对于更多年龄稍长的编辑记者而言,院内的那座苏式建筑,曾见证了当年的铅与火,手写的稿子就是送到这里审稿签发,在院后的印刷厂排版印刷,然后分发到全省各地。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豫章路1号正以新的载体和形式迎来第二个春天。

  早年的建筑,已被加固改造成更具时代感和时尚气息外观的个性化建筑;楼内的格局虽未有大的改变,但里面的内容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革。

  在这里,有生产无人机的龙头企业,也有高科技企业,还有刚刚孵化的创新型企业,大学生的创客空间在这里也扎下了脚跟。

  这个很多人口中的“老报社”现在的正式称谓是“豫章壹号文化科技园”。

  江西日报社社长、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晖在这里倾注的感情,已不简单是曾经见证他青春与成长的地方,他更把其视为报业转型的重要一极,某种程度上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豫章壹号的诞生只有半年多的时间,包括构想、引进合作伙伴和成功规划建设的时间。有别于其他物业出租的传统模式,江西日报社采取了“二房东+经纪人”的模式进行开发,与深圳华嵘集团合作成立江豫公司,合作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一期工程甫一开园运营,就吸引了20多家新兴企业落户园区,其中包括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深圳市铁汉生态、深圳市红岭创投等国内领军公司和上市公司。

  在南昌,当地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组织主题为“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特不看平”的“三看团”调研考察活动。2015年12月17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率队来到豫章壹号参观调研。这也是豫章壹号文化科技园的首次高调亮相。

  豫章壹号项目获得了当地南昌市东湖区政府给予的环境整治、落户奖励、开办经费等各种资金支持630万元,园区的2016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元。

  对王晖来讲,以豫章壹号为代表的江报传媒集团的文化创意产业板块,业已形成。在这一板块的发展版图上,还包括刚刚拿下的南昌九龙湖地块。今年4月20日,江报传媒集团成功拍下了100亩的九龙湖新城艺术传媒用地,布局江西传媒数字产业园项目。

  在拿地建设方面,江西日报社还拥有另一个支柱型产业板块,就是文化地产。

  对这一板块的形成,王晖用两句话作了总结,一句是农村包围城市,另一句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江报传媒集团的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一批传统报人转行改做开发商,先从县里拿地开发,逐步积累经验和壮大实力,慢慢转战到地级市、省会城市,然后又走出江西,实现跨省开发。目前,江报地产正在海南三亚合作开发一个地产项目。

  在报业转型的发展路径中,多元化产业发展是多数报业集团的边缘突破战略,江报正是这种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和实践者。

  2、低调但不容忽视

  位于红谷中大道的江西日报社,坐落在红谷滩新区CBD核心区内,周围高层建筑林立,南昌地标性的绿地中心双子塔就雄峙其间。江报大楼的体量,正如其在全国报业集团中的地位,虽不显眼,但却丝毫不能被人忽视。

  2015年,在全国17家报业集团出现亏损的整体不景气态势下,江西日报社的数字还是颇为令人兴奋的——

  总收入11.6亿元,总资产20亿元,净资产10.9亿元,利润5900万元。

  在这个看起来不错的数字背后,表达的正是江报集团产业转型、融合发展的注脚。

  王晖将江西日报传媒集团的转型发展秘诀概括为直白的六个字:会宣传、能赚钱。

  围绕这六个字,江西日报传媒集团形成了自己转型的六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传统媒体。拥有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等五报三刊的传统媒体板块,与国内整体报业形势大体相似,江西日报保持稳定增长水平;江南都市报尽管下跌,但仍有利润;境况较差的属于信息日报,这家上世纪80-90年代曾是集团第一盈利大户的报纸,目前一年亏损七八百万元。   

  第二个板块是新兴媒体。这一板块以新三板挂牌的大江传媒为龙头。2015年7月28日,整合了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江西文明网、江西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资源的大江传媒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当天,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发来贺信,大江传媒成为江西互联网第一股,江报集团也成为全国第三家挂牌新三板的省级党报集团。今年3月30日,大江传媒披露2015年年报,营业性收入6480万元,营业外收入1183万元,总收入7600多万元,纯利润890多万元,每股收益为0.59元。

  第三个板块是地铁户外传媒。2014年12月,以江南都市报广告部为班底的竞标团队,经过激烈的举牌竞争,以总价8.64亿元竞得了南昌地铁1号线十年广告独家经营权,成为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之后的全国第二家经营地铁广告的省级党报集团。2015年,南昌地铁1号线开通,江报集团成立了集团层面的地铁传媒公司,专心运营地铁广告,目前各类形式的广告已覆盖全线24个车站及27列运行列车。

  此外,还有文化地产、文化金融、文化创意等三大板块,这些板块将开始支撑起一家报业集团的转型与存续。

  3、“三字经”

  1961年出生的王晖,在成为江报集团的掌门人之前,最辉煌的职业经历是在任江南都市报总编辑期间。

  当时的南昌是一座报业竞争比较激烈的城市,市区不到200万的人口,GDP总量不过两三千亿元,广告市场的份额总量也不过2亿多元。但2000年前后此地却集结了9张日报,除去两张省市党委机关报外,有七张报纸都是综合类资讯生活类报纸。在报业竞争的手段上,无论是价格战,还是无间道,报业江湖上一时血雨腥风。

  2000年,王晖成为江南都市报更名创刊后的第二任总编。在他任职期间,发行量突破40万份大关,一跃成为江西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省会城市南昌,江南都市报发行量更是省城所有同类报纸发行量的总和,同时创下了零售量第一、家庭订阅户第一、广告刊登额第一、报纸阅读率第一等多项纪录。2006年,江南都市报广告实际收入占据南昌报业市场半壁江山,进入中国报业30强。

  在此期间,王晖树立了两个特点鲜明的办报思想。

  一个是著名的“三中”理念,即“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当时的江南都市报推出了一系列在全国引起过较大影响的主题策划,如评选新豫章十景、航拍南昌、重走长征路、市民热线行风评议等。尤其是江西都市报每周推出的谈论思想和观点的话题新闻《都市新观察》,文章不打官腔,不说套话,观点鲜明、文风犀利,一经推出便令人耳目一新,在江西全省引起了广泛关注。

  另一个是“生态办报”理念。王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温带的树如果简单移植到热带就不能存活,必须有一个生态调整。办报也是如此,要考虑到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因素,对报纸的发展定位要科学准确。要适应地方的整个生态,不能简单地移植复制,要先生存下来再说发展壮大。

  这两个理念不仅缔造了当年江南都市报的辉煌,也为如今的江报集团注入了踏实稳健的发展基因,让这家省级党报集团,在报业大环境下依然有笑傲赣鄱大地的豪情与资本。

  执掌一家党报集团,王晖的思路也更加清晰而全面。他依然用“三字经”高度概括江报集团的发展策略。

  正能量。在当今众说纷纭的舆论环境中,很难做到众口一词,主流媒体应该充分将话语优势转化为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树立最大公约数理念,努力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促成两个舆论场的有效交流,以主流价值观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江报集团下属的中国江西网几乎做到了每个月都能发掘推送出走向全国的网络典型人物,极力挖掘赣鄱大地上的凡人善举,获得了多位中央领导的批示和充分肯定。

  接地气。早在江南都市报开创《都市新观察》栏目时,王晖就注意转变话语表达方式,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传统媒体如果还是课堂老师授课,我说你听,是不行的”。在王晖看来,新媒体就像是游乐场,高声喧哗,要比谁的声音大,谁能吸引人。新型主流媒体只有接地气才会有人气。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场中,主流媒体最需要做的不仅是“占领”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在改变僵化语态和尊重新闻规律的过程中去赢得公信力。转换声道之后,江西日报社主办的新媒体端口载体达63个,在江西影响很大,成功实现了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逆袭。

  多形态。媒体融合使过去媒体单一的表现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江西日报社原来仅有报纸、杂志两种媒介形态,一年总期发量峰值也只有120万份,但现在已形成了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客户端等形态各异、载体多样的媒体集群,覆盖总用户超过2000万。中国江西网跻身“中国地方新闻网站十强”行列。江西日报社全属媒体连续七届八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江西新闻史上的绝无仅有的七连冠,在全国省级党报集团中也属罕见。

  能盈利。变烧钱为赚钱,对接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还是以江报集团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旗舰——中国江西网为例,其从2012年开始实现盈利,收入和利润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产业形态涵盖互联网广告、无线增值业务、活动策划、舆情服务、网站代建代维、电子商务、大数据服务和音视频直播等。经过股改后,以中国江西网为主体的大江传媒,将江报集团旗下的主要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纳入其中,利用资本的力量做大做强传媒产业。

  作为一家省级党报集团的掌门人,王晖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和熟悉程度,不亚于年轻人。每当出现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机应用,他会把熟悉这块应用的年轻记者请到他的办公室,给他普及操作。在微信里,他也会经常用“棒棒哒”、“美美哒”之类的新潮语言来发朋友圈。

  这一个细节,或许是透视江西日报社在媒体融合转型方面最直观的视角。

  4、焦点问答

  Q:江报集团去年利润有5900多万,来自报纸的贡献度有多高?旗下报纸有没有关张的可能?

  A:江南都市报受冲击较大,利润下滑得也比较大,但目前还是一年有1600万元的利润;信息日报目前是亏损的盘子,也做了很多调整重组的扶持性改革。报纸有生就有死,在这一点上要尊重市场意愿。什么时候都不能与趋势为敌。

  Q:在新媒体的发展上,江报目前拥有江西手机报和南昌Zaker两个新闻客户端,二者有无冲突?

  A:从集团层面上讲,我们只有“江西手机报”这一个新闻客户端。江南都市报与Zaker合作有一个“南昌Zaker”。我们目前的路径很清晰,就是要做大做强江西手机报。这个产品的定位是“手机上的党报”,目前有短(彩)信版和客户端两种形态,其中短(彩)信版总用户数达400万,客户端下载用户超过200万。江西手机报是全国省级党报集团中唯一实现盈利的新闻客户端,去年利润有200多万元。

  新媒体如果套用传统报纸模式肯定不行。新媒体只有老大,没有老二。一个报社要相对集中资源,把影响力做到极致,资源分散没有必要。

  Q:大江传媒挂牌新三板,为什么到现在还是零交易?

  A:15年前,大江传媒的前身“大江网”仅仅是江西日报社所有新闻纸的电子版,典型的报纸+互联网的产物。2012年,我们整合了中国江西网、江西文明网等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后,中国江西网成为大江传媒的旗舰产品。连续三年实现119%、63%和59%的高速增长,利润连年翻番,2015年7月28日挂牌新三板后,受到了各路投资者的追捧。

  大江传媒目前的零交易一是受发起人持股的转让限制;二是要走严格的审批手续;三是自身扩容的需要。根据《公司法》第141条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因此,大江传媒股改未满一年 ,其5个股东股份目前不得转让。

  大江传媒目前正在进行内部整合,完善产业,做大资产,提高盈利能力,实现资本回报的最大化。同时,初期融资方案已经拟订,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已经完成,大江传媒总股本增加了一倍,准备通过定向增发,引进第一批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

  Q:目前VR、直播等新媒体形态正在加速发展,江报集团在未来媒体形态方面有哪些预判与布局?

  A:目前来看,技术还是要往前走。互联网的未知永远大于已知。五年的变化很难讲,将会有颠覆性的变化产生。但目前的 VR有虚火,正如当年的谷歌眼镜一样,还没有产生真正变革的力量。

  对江报集团来说,内容制作和分发渠道的分离是一个趋势,中央厨房是媒体融合的一个方向。我们要积极适应这个方向,目前大江传媒建成的中央厨房,还仅仅处于相加阶段,还没有完全相融。我们还在探索,但步子既要走得快、更要走得稳、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