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区,中国厨师之乡,有哪些特产美食?—江西南昌美食篇8
新建区,隶属江西省南昌市,位于南昌市中心城区西北,东临赣江,西连西山山脉,北至鄱阳湖,南与丰城市、高安市接壤。全区辖区面积2121.1平方公里 ,辖15个乡镇及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 户籍人口约56万人。
新建号称中国厨师之乡,“食在南昌,厨出新建”,这是南昌本土餐饮界的共识。新建区约有1.6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烹饪行业,其中有4000多名厨师创业开酒店,年创“炊烟经济”近30亿元。
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厨师之乡闻名的特产有哪些!
一、鄱阳湖银鱼
鄱阳湖银鱼是新建区的一个特色水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时列为地方贡品,曾荣获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鄱湖银鱼透明,头平偏,口大,牙锐,背鳍和脂鳍各1个,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名“银鱼”。
特点:肉美味鲜,营养丰富,有益脾、润肺、补肾、去虚、增阳、滋阴等功效,属上等滋养补品。
功效作用
1、润肺止咳:银鱼有润肺止咳、善补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治脾胃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食疗本草》:“银鱼利水,润肺止咳”
2、强壮骨骼:银鱼含钙丰富,超过一般鱼类,为群鱼之冠。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是结肠癌患者的首选辅助治疗食品。还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发育,尤其适合儿童和老年人。银鱼还含磷,磷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
3、养生益寿:银鱼中蛋白质含量为72.1%,氨基酸含量也相当丰富,营养价值极高,是上等滋养补品。银鱼作为一种整体性食物应用(即内脏、头、翅均不去掉,整体食用),其养生益寿的功能为国际营养学界所确认。
二、大塘清明酒
在拥有千年酒文化历史的中国,有一种酒,既有白酒的口感,又兼具黄酒的幽香。这种酒,只在清明前后才会酿造,具有绵甜醇厚的口感和极高的营养价值。这,就是大塘清明酒,在唐朝曾被定为贡酒,在清朝曾被定为御酒。
新建区大塘坪乡所产的清明酒远近闻名,属我国黄酒中的独特品种,是当地人家世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酒水。已被列入南昌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被认定为江西老字号。
大塘清明酒因在清明节期间酿造而得名。采用优质糯米酿造,工艺独特,富含糯米的营养物质,有甜酒酿的营养,又有白酒的酒劲。
大塘清明酒迄今有2000多年历史了。海昏侯遗址的惊世出世,出土的蒸馏器、提梁壶、青铜钫、酒碟等文物充分证明了自西汉开始,大塘就有酿造清明酒的历史,经过世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酿造技艺。
现如今,大塘坪乡的家家户户在清明时节还会遵循古法,酿造清明酒。大塘清明酒是用本地产的糙糯米为原料,按照古老相传的技艺进行酿造的。
大塘产的糙糯米在秋季收获之后,不脱壳就进行储存,一直要到制作酒糟的前几天,再去壳晾晒,才可以进行蒸煮获得基酒,然后再将一部分酒糟进行发酵,制成白酒,与基酒进行混合。
基酒是清明酒最精华的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酒糟、基酒和白酒进行混合,然后放进酒窖,这样清明酒就制作完成了。据说,清明酒必须窖藏5年以上才好喝,因为酒糟、基酒与白酒自然的混合需要时间。
在大塘清明酒的酒窖里,当年新酿的清明酒呈透明状,存放5年以上的清明酒已是金黄色,而存放10年以上的清明酒则完全变成了黑色。
这颜色的变换完全是靠微生物自然发酵而成,具有浓香、醇和、甘甜、回味长的特点,存放越久,色越深,后劲越足。
常饮清明酒,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活血止痛,与中药一起制成药酒,还能对身体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三、生米藠头
生米藠头产于原生米镇(原属新建区现已划入红谷滩改为生米街道),是我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2003年,生米镇的藠头通过国家农业部的验收,被认定为"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并被授予"中国藠头之乡"光荣称号。
生米藠头因其色白无污染,层多耐腌制,肉脆爽口,个大匀称,具有杀菌、健胃、消食、除腻等功能,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据统计,中国出口的藠头原料中有80%出自生米。
提到藠头,很多人都吃过,但对藠头的“藠”字却不是很熟悉。藠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不但味道可口,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药学书目记载,藠头具有消食、除腻、防癌等功效,是名符其实的保健食品。
至于藠头的吃法,估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除了拿来炒肉,最主要的就是拿来做腌制的食品了,它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最适合用来做腌制食品的原材料。比如“糖醋藠头”、“酸辣藠头”、“泡椒藠头”等,简直听了就让人勾起食欲。
为什么它最适合用来做腌菜呢?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有着特有的“辣”味。它自身所含有的这种强烈“辣”味在经过发酵后,不管是配酸的、甜的、还是辣的,都让人食欲大开,从而大大提高人的胃口。
就是这样一种食品,如今已经成为了江西生米农民的致富法宝,吸引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生米藠头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打破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走向全国,连接世界。
2003年4月15日,农业部给生米颁发了“中国藠头之乡”的牌匾。近年来,新建的流湖、西山、石埠等乡镇也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新建县的藠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产量达到1.7亿公斤,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藠头生产基地。
四、松湖粉蒸肉
南昌人每年在“立夏”之日,都要蒸上一碗米粉肉,说“立夏”日吃了它不会生痱子,也有另一种说法叫“撑夏”,吃过米粉肉才有力气撑过炎炎夏日。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习俗。
而说到米粉肉,就不得不提到新建区松湖镇的特色菜—松湖粉蒸肉,过年过节、家常喜宴,都有松湖粉蒸肉的一席之地。
松湖米粉肉因其“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而入选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湖镇的米粉肉保留了最传统的做法,蒸笼中以荷叶、生菜、包菜等垫底,早稻米炒熟研磨后色泽银白纯正,粉糯而清香,所用的肉则以五花肉为主。
人们把大米加八角、等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
有的在肉内又拌入适量豌豆,使菜有粉香,又有碗豆清香,荤素鲜腻,别有风味。
五、大塘东坡肉
大塘东坡肉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大塘坪乡的特产。大塘东坡肉具有肥而不腻,酥而不烂,鲜香味美,入口即化的特点。
起源于宋朝年间,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百姓婚丧嫁娶,风俗节日,筵宾待客席上必备的特色菜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大塘东坡肉起源于宋代文豪苏东坡一次途经新建大塘,救治一名患中暑的小孩,小孩父母为感激苏东坡的救命之恩,从集上买来整块肉在征求苏东坡如何制作时,误会意思,弄拙成巧,烧制成的一道有独特风味的菜肴。
制作工艺
大塘东坡肉制作工艺独特,它用一斤左右的整块五花肉首先煮熟,然后放入沙锅,加上姜、葱、酱油、冰糖、黄酒、葱结等佐料,用文火焖烧两小时,再将肉块装入陶罐中,加盖,以桃花纸密封,上蒸笼蒸透。
大塘东坡肉,固其制作工艺独特,保持了原汁原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能强身健体,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大塘东坡肉是新建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大塘东坡肉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民间众多的烹调工艺中的一种独特工艺。它集历史文化名人的轶事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为一身,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是历史遗留下的独特而宝贵的烹饪文化遗产。
六、鳅鱼钻豆腐
鳅鱼钻豆腐,是新建的一道传统名菜,又名,貂蝉豆腐、汉宫藏娇,据传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想象而所撰。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烹煮的命运。
据解释,此雪白晶润的豆腐象征貂蝉的冰清玉洁,泥鳅则可比董卓之狡猾,但终于逃脱不了司徒王允为他设计的命运。王允利用貂蝉让吕布除了董卓,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饪了泥鳅,袁枚的想象也很入理、恰当。
从烹饪的角度来看,这道菜的确制法特别,味道很好。经厨师几经改进,已成为筵席饮宴上的名菜。
鳅鱼钻豆腐的做法
先将小泥鳅置放有蛋清液的清水盆中或在清水中静养三天,以排除脏物并洗净,豆腐切成小立方块,干红椒、生姜洗净切碎,洗净切成小段;
将净养后的活泥鳅及切好的豆腐,放入锅内加水,加盖、点火共煮,水量以漫过泥鳅、豆腐为宜,以便泥鳅能自由游动;
加盖慢炖稍许时间,熬不住烧热的泥鳅拼命钻入豆腐内,最终连同豆腐一起被炖熟;
煮沸五分钟后,将泥鳅、豆腐、汤汁,从锅内倒入干净容器中;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油稍冒烟后,投入生姜、干红椒碎末及桂皮、花椒、切段煸炒至溢出香味后;
倒入泥鳅、豆腐、汤汁、酱油、黄酒、米醋,旺火加盖共煮,煮沸后,再以中火焖煮二十分钟后,加适量盐、白糖调味即可成为鲜嫩爽口的美味。
出色的厨师,还会在豆腐块中点缀些肉末儿和青菜,以便调和口味之用。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香味美,汤汁腻香可口,略带辣味,令人垂涎!
七、藜蒿炒腊肉
“藜蒿炒腊肉”是到南昌地区吃饭必点的特色菜,是一道江西特色名菜,为十大赣菜之一。
藜蒿是新建区鄱阳湖区域的一种野生植物。“鄱阳湖里的草,南昌城里的宝”说的就是藜蒿。最是阳春三月采摘季,人们将其采来的藜蒿做成美食,营养价值很高,最美搭配藜蒿炒腊肉,味道最为浓郁纯正,口感脆嫩、味道清香。在地处鄱阳湖腹地的新建区南矶乡,藜蒿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
中医认为藜蒿味甘、性平、微毒,可清热、利湿、杀虫。取其嫩茎与腊肉合炒,加些韭菜才能“衬”出藜蒿的“原香”。
在所有蔬菜与腊肉的组合中,数藜蒿达到了最高境界。咸香柔软的腊肉,愈发衬出藜蒿特立独行的香气。藜蒿如青丝带,嫩绿中发亮,腊肉金红微白,黄绿相间,观之令人食欲顿增。
“藜蒿”属菊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的生命力极强,繁殖力特快。其含有多种可直接被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纤维素、芳香脂等,有祛风湿、健脾胃、化痰、助消化等功效。
腊肉中则含有磷、钾、钠等等丰富的微量元素,非常富有营养,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元素。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这道菜也有非常深远的历史和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这也是一道普通的菜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原因,过年也更加少不了这道菜。
八、鄱阳湖凤尾鱼
凤尾鱼俗称“子鲚”,学名“凤鲚”,属名贵的经济鱼类,因其尾部分叉形状像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凤尾鱼。
潘阳湖凤尾鱼属于自然繁殖生长鱼类,凤尾鱼体延长,侧扁,长约13cm,银灰色,肉质细嫩,在西餐中常用于罐头产品,俗称“银鱼柳”。
尾鱼鲜吃干晒、油炸制罐都不失其美味,凤尾鱼制成后,色泽黄亮,外层松脆,肉质嫩细,骨少嫩软,微咸略甜,滋味鲜美。
新鲜凤尾鱼适合油炸,外酥里嫩,晒干的凤尾鱼则别有一番风味,和肉一起红烧,色泽诱人,令人食欲倍增。凤尾鱼是一种含钙质非常高的食品,营养丰富,是您居家、旅游、休闲、馈赠亲朋的良好佳品!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八种新建区的经典特产和美食,还有一些诸如西山红军豆腐、匡庐石鸡腿、三杯鸡、葡萄豆豉等等就不展开介绍了,有机会去到南昌新建,闲暇之余,都可以好好品尝一下,顺道买点给亲朋好友尝尝也不错哦。
南昌这边的美食大概就介绍这么多了,下篇开始,将为大家介绍江西另一个大市——赣州的特产美食。
我是安馨美食,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全国各地特产和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您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 上一篇:南昌县,江西最富的县城有哪些美食特产?—江西南昌美食篇7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