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报告:上海江苏江西三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力度强

旅游攻略 2023-10-26 0

国家信息中心今天(10日)在京发布的《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展大数据分析报告》称,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中,重庆、上海、湖北三地推动战略落实工作最受网民关注。上海、江苏及江西三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投资力度强劲。

报告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2017年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城镇化建设水平较2013年进一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今天在京发布《大数据看改革开放新时代》一书,《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展大数据分析报告》是该书重大改革篇八大报告之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沿江连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具有独特的经济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报告介绍,自2014年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11个省市尤其是上中游省市经济增长迅猛,要素流动活跃,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渐显,正成为承载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和衔接“一带一路”倡议和双向开放战略的重要纽带。

大数据分析显示,分地域来看,网民对重庆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最高,达87.32。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积极融入和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在生态文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区域互动合作等领域均取得积极进展,整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获得网民普遍肯定。

重庆、上海、湖北三地推动战略落实最受网民关注,占比分别达到20.06%、17.50%和12.76%。这反映出网民较为关心上中下游三大中心省份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点支撑作用。

重庆市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化差异化发展。

身为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上海积极推进自贸区建设、科技创新、政府职能转变、区域协作等,以创新高效的“上海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设计,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2018年4月底,上海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推出金融、航运等13个专项行动,建设“上海服务”品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力,提高服务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能力,受到舆论热议。

湖北运用财政政策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湖北省通过财政补贴和财政补息等政策,引导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向省内集聚,加强对长江经济带主导产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其中,与长江经济带周边省市实现税收征管服务一体化的做法获得了网民较高关注。

报告称,比2013年与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发现,长三角地区不论夜间灯光覆盖面积还是灯光亮度都已达到颇高水平,上海、苏州、杭州等核心城市灯光亮度进一步增强,其他城市灯光覆盖面积明显扩大,各省省会等核心区域灯光亮度也均有所提升,灯光覆盖面积以核心区为中心向外延展,反映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城镇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卫星灯光指数显示,2017年2月长江下游省市卫星灯光指数均达到1以上,在长江经济带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分列前四名。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在内的长江中游省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分列七至九名。长江上游省市中重庆、贵州2017年2月卫星灯光指数排名相对靠前,贵州更是超过湖北、四川、云南等省排至第六位。

较2013年2月卫星灯光指数的增长幅度看,贵州增幅最大,高达205.89%;增幅次高的是江西省,增长幅度达到150.75%,显示出贵州、江西两地尽管在长江经济带中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发展劲头十足。

报告称,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于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各省始终保持“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上海、江苏及江西三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投资力度强劲。

政府招投标公告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5月20日期间,上海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占比最高,达6.68%;江苏省位居次席,其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相关政府投资占比达5.85%;江西省仅次于上海和江苏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占比达5.22%,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中名列第三。

2016年12月1日起,各省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全面建立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合力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重庆、四川加强跨境河流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成渝城市群等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控机制;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建立跨区域环境保护联动协作机制和长江上游地区流域水库水情信息共享平台,加大流域环境监控力度。

报告建议,长江经济带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动,水岸联动作用,提高综合执法能力,遏制“黑码头”死灰复燃,切实维护航行和生态安全。统筹沿江经济带丰富多彩的生态要素,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现代服务业体系。同时启动长江经济带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突破资源限制,将长江经济带上尚未形成优势的产业领域作为重点突破口,支持和鼓励开展产业园区战略合作,建立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反哺中上游欠发达地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