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展示(江西省)

旅游攻略 2023-10-30 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品牌,推出若干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典型范例,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日前,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关于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经各省推荐和专家评议,确定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共有91个典型案例入选。

  这些案例在创新规划、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造特色服务空间,积极开展阵地服务,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数字技术,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转化,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为了加强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国家公共文化云将推出系列典型案例,陆续对各个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展示。

  今天为您展示的是来自江西省的3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典型案例。

  江西省青云谱区青云谱镇

  “五个一”助力灯彩之乡建设‍

  灯彩活动是以舞龙灯为主,配以竹、纸、布扎制的采莲船、花蚌、花篮的民间活动。青云谱镇把灯彩艺术保护与发展作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努力深挖“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产业价值,把传统舞龙活动变为灯彩文化,把灯彩文化变为灯彩经济。

  通过打造“一张特色名片”、优化“一套生产流程”、制定“一套灯彩计划”、组织“一系列舞龙活动”、健全“一条文旅产业链”这“五个一”举措,推出“灯彩点亮”计划,不断增强民间灯彩的生命力、支撑力、吸引力,扩大壮大传统文化产业,推动城南龙灯走向世界,进一步带动当地乡村振兴发展。

 

 

  江西省庐山市蛟塘镇

  红色蛟塘 戏韵流芳

  西河戏是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近年来,庐山市蛟塘镇以19N模式(以西河戏为主、联合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立N个民间文化服务点),大力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通过西河戏文化表演、西河戏进校园、大树下戏曲兴趣班等形式,让民间文化走出蛟塘,走向世界。

  2020年,庐山市以西河戏“非遗”传承保护为主,在蛟塘镇启动了西河戏曲小镇规划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戏曲门楼改造提升和西河戏文化广场、百姓戏台、戏曲长廊的建设。每年西河戏授课一百余场,教授学员近万人。组建6支西河戏演出团队,每年演出西河戏近200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开展西河戏进校园活动,开展特色课堂,使同学们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定期开展传承展演活动,将展演活动长效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做文旅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做催生文化产业先行区,做创作优秀作品示范区。

  2022年,蛟塘镇已开展“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西河戏展演活动17场。截至目前,已培养西河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2人,市级19人,县级33人。近2年,开展西河戏进校园活动200余场次,惠及1.1万人次。

 

 

  江西省兴国县

  校园唱响“哎呀嘞” 兴国山歌进校园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文化,振兴兴国山歌,兴国县大力开展兴国山歌进校园系列活动,让质朴无华、意蕴悠远的兴国山歌引领着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陪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通过传承实践到学堂、发展提升写新曲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合发展。在校园内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山歌牌匾,营造“山歌进校园”浓厚氛围。大力推动“山歌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各种山歌讲座,将原生态山歌与新编现代山歌、时尚舞台表演融为一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多年来,各学校组织全校师生,结合县情、校情、学情进行创作。其中兴国实验小学先后征集到各种山歌3000余首,从中筛选出400余首,经整理加工后,分成“教师版”和“学生版”两个不同版本,编印出校本山歌教本三册。在山歌进课堂的教学探索中,学校启动了“学生品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校本研究,在思品课教学中,学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依托兴国山歌这一生动活泼的形式,采用“一课一歌”的方法,将小学阶段每一册每一节课的内容,都用一首形象、生动的山歌加以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情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