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洞山传说“袈裟圈地、七仙架桥....”等八则

旅游攻略 2023-11-05 0

袈裟圈地

  良价禅师初来洞山时,此地原无寺院,于是他向当地的士绅们求募洞山这片山场创建禅林。一位姓雷的老爷问良价要多大的地方,良价便说:“一领袈裟覆盖之地足矣。”雷老爷感到诧异,疑惑地问:“你的袈裟有多大?”良价指指身上的袈裟说:“就这么大。”雷老爷不解,问道:“立锥之地,何以建庙?”良价笑道:“经线与纬线相接,就可以了。”雷老爷见良价出语不凡,便慷慨答应。立即叫人将良价的袈裟拿去抽丝,抽出的横纱直纱相接,正好是横直各五里。于是,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即属寺院所有。

   说起来也巧,后来雷氏子孙科宦迭出,其第十七孙雷就,与宋代大诗人苏辙颇有交情。雷就的儿子雷孚,相传为洞山寺院永孚和尚(洞山寺第十二代住持)转生,后中进士,且活到“上寿”,也就是说寿命非常长。而雷孚的儿子雷孝友,是宜丰历史上官位最高者,官至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副宰相。可见,传说也并非捕风捉影,但劝人多做善事。

神田出木


  良价法师从雷老爷那里募得建寺山场,便请来几位工匠,在选好的建寺地点搭起一间临时工棚,一同商量建寺事宜。良价在想,建寺需要大量木材,到哪里去暮捐呢?本来,洞山风光秀丽,林木茂密,古树参天,若是就地取材,别说建一个寺院,就是建十个寺院也足足有余。然而,如果就地取材,必然会破坏洞山的生态环境,这是万万使不得的。可是,如果不就地取材,又到哪里去暮捐呢?眼下工匠已到,不能久拖不决。面对这种情况,良价苦思冥想,终不得法。不想,就在这时,忽听工棚外有人呼喊:“大师快来!大师快来!”

  良价听到喊声,不知外面出了何事,立即跑出工棚一看,只见一位工匠指着旁边一丘水田叫道:“大师你看,那田中央突然冒出一根木头。”良价顺着工匠手指方向,抬眼一看,果见田中央立着一根硕大木料,惊疑之余,立马与工匠下田观看。两人来到木料跟前,工匠急忙取尺一量,大小正合他们设计好的寺庙主梁。于是惊喜地说道:“大师,真是奇了!这根木料的直径与我们设计的主梁大小无二。如果够长的话,正好用作寺庙主梁。”

  良价心中暗喜,双手合一,道一声“阿弥陀佛”,立马叫来几名工匠,合力将木料拔出一量,竟与设计的主梁不差厘毫,惊得大家目瞪口呆。然而,让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拔出主梁的地方,竟然又冒出一根木料,而且总拔总有,直到拔出七七四十九根,工匠师傅说“够了!”最后一根木料刚露出土面,便嘎然而止,再也出不来了。

  据说,这是山神、土地被良价大师保护洞山生态环境的行为所感动,才从别处运来建寺木材,助了良价一臂之力。后来僧人们为了纪念此事,便将这丘水田叫作神田。直至现在,洞山寺前的水田中还遗留着那根木料的柱头,下田耕作的人有时还能触及。


考功神泉


  在洞山夜合石的旁边,有个一丈见方的泉池,水面如镜,清澈可照人影。泉水漫过池沿,飞流直下,跌落幽谷深潭,喷珠溅玉,声振山谷。据说,这里的泉水可治百病,可辩善恶。只要你往泉边一站,善者影像清晰,恶人影像模糊。因而有人给泉池取名为“善恶泉”,并传说这泉池还可以考察人的功过,所以又叫“考功泉”。

  随着洞山在全国的景响扩大,来洞山朝佛的人越来越盛。于是,在每年四月八日佛祖诞辰时,当地县官也率领文武官员前往朝拜。有一年的四月初八,县官带领大小官员,浩浩荡荡前去洞山朝拜。在佛堂拜过佛祖后,又起身前往“考功泉”接受百姓考察。

  却说朝圣的队伍中有个叫李史的粮官,早就听说“考功泉”十分灵验,做了坏事的,人影会模糊不清。他想起近年来收钱粮时,瞒下银两未交,又对百姓敲诈勒索,这下去泉边照影,肯定当众出丑。于是假装突然肚痛,说不能随行前去“考功泉”照影。县令对他的作为,早有所闻,只是苦于没有凭据。这下姓李的突然叫喊肚子痛,必是装假,有意躲避。于是当众喝道:“既然李史身体不适,就让差役们抬着去吧。”身边的衙役听了,立即闻风而动,一边一个,半拉半扯抬着李史来到泉边,果见李史身影浑浊不清,而其他官员,连同那两个衙役在内,个个影像清晰,连头发胡须都照得一清二楚。站在一旁的士绅百姓,个个拍手大笑,羞得李史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这时,只县令一声断喝:“来人啊!把这狗官押回衙去,严加审问。”回到县衙,经过一番调查审问,李史终于招认了自己贪赃枉法的罪行,被关进了班房。自此以后,那些大小官员,因怕“考功泉”前难以过关,谁也不敢胡作非为。从此,考功泉也以神泉名闻天下。



逢渠桥的来历


  离洞山不远的地方,有个叫“党田”的村庄,村里有个叫雷衡的老爷,他的七世孙女雷十三娘,嫁到同安张家不到三月,便有了身孕。一家人为此喜上眉梢,其乐融融。谁知好景不长,新婚不到半年,公婆便相继去世。别下雷十娘夫妻相依为命,守着一分祖业清贫度日。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腹中的孩子还没出生,丈夫一命归天,别下年仅十七岁的雷十三娘活活守寡,把个花季少妇哭得昏天黑地。事后,亲戚邻里都劝她另嫁他夫,可雷十三娘生死不从,定要生下腹中孩子,为张家留下一滴血脉。斗转星移,又过了些时日,孩子终于哇哇坠地,雷十三娘给儿子取名裕禧,从此母子相依为命,苦度时光。她觉得自己连遭不幸,是遇上了灾星或张家祖上造下了罪孽,于是决定以修善积德来求得佛祖的保佑,并立下誓愿,一定要在洞山开山祖良价当年涉水度涧、睹影悟道的地方修建一座石桥,以赎张家的罪孽。从此之后,雷十三娘每当田里稻谷收割之后,就去捡拾遗弃的稻穗。年复一年,稻谷愈积愈多,雷十三娘便将积谷粜出,准备以谷款来建造石桥。就这样,她卖了一批又一批的谷子,直到七十七岁,筹款建桥的最后一批谷子还未粜出,便忽然端坐寿终,与世长辞。这年,她的儿子裕禧已经六十岁。为承母志,他将积谷粜出,捐资兴工,按其母享年七十七岁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用七十七块巨石拱圈,建成了一座庄严奇丽的石桥。

  竣工不久,县官前往洞山广福寺进香,看到溪涧架起了一座拱桥,十分惊讶。一经打听,得知雷十三娘六十年拾谷建桥的事迹,十分感动,随以良价大师当年在此涉涧渡水,睹影悟道时写下的《逢渠偈》为据,挥笔题写“逢渠桥”三个大字,以作桥名。雷十三娘的建桥故事,也一直传颂至今。

夜合灵迹


洞山寺院旁边,有一座夜合石,山口有块叠起两丈高的顽石,一头与上坎山崖相连,一头又在下坎陡壁之上,把进山的大路堵得结结实实。而今,进山要绕着陡壁弯过去。这顽石就叫“夜合石”。为什么取名“夜合石”呢?相传这顽石通灵性,每天鸡叫三遍天光时会自动打开,太阳西下黄昏又自动闭合,是卫护禅林的一把硬实的石头锁。可惜后来失去灵性,夜里合不拢了,而名字一直叫到现在。为什么夜合石会失灵呢?这里有个传说。

  原来离夜合石不远,路边有块石头,上面有两个尺来宽的圆洞,一个洞会出食油,一个洞会出食盐,大家后来叫它油盐井。寺里烧饭炒菜的和尚,一日三餐,餐餐去取,取之不尽,不管寺内有多少和尚,总是够食够用。

  这一年,来了一个年轻和尚,分配他在斋房做饭,每天由他到油、盐井取油盐,众僧也就把这年轻和尚久叫做“饭头”。“饭头”和尚看到这油盐井总有取不完的油盐,便想,若私下取些去山下村里出卖,岂不可以捞些外快?于是,“饭头”和尚暗中与一农户谈好联手卖盐。但这事不能让主持、师兄们知道,只好夜里偷偷地干。

  这天夜晚,等寺内大小和尚个个睡着了,“饭头”和尚蹑手蹑脚起了床,挑着一担盐篓,来到盐井,盛满两篓咸盐,挑到夜合石前,等了约摸半个时辰,寻思一下,要是等到鸡叫三遍,夜合石打开,一下子怎么能打回转,又怎么能瞒过百人千只眼呢?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何不假装鸡叫,早点使夜合石打开。“喔、喔、喔……”“饭头”和尚拉长颈脖子叫了三遍,寺内公鸡也跟着叫了起来。三遍叫过,那山门果然被打开。“饭头”和尚欢欢喜喜把盗来的盐挑下山去,再揣着白花花的银子匆匆赶回寺中。睡了一阵,天才亮,人不知鬼不觉,“饭头”和尚自是高兴不提。

  且说山神土地知道了奸僧偷卖求利的事,立即向玉帝报告,玉帝听了,龙颜大怒。马上吩咐神仙,停止供应洞山油盐。

  第二天,夜深人静,“饭头”和尚依然挑了担子去盐井取盐。他左挖右挖,挖了半天,没有挖出一粒盐。“饭头”和尚知道这下露了馅,闯了大祸,丢下担子,准备下山逃跑。来到夜合石前,又假学鸡叫,可三遍过后,夜合石一动也不动。“饭头”和尚被其他和尚捉住,最后被逐出了山门。从此,夜合石不再显灵了。


铁拐李斗法


  洞山山口崖畔,有块奇石,宽丈余,高八尺,极像和尚念经时敲的木鱼,用小石叩敲它的顶部,会发出“剥剥剥”的响声,和敲木鱼一样。

  说起这块奇石,有着一个传说:唐大中年间,良价来到洞山,在此建寺传播佛教,创造了“五位君臣”的禅宗新法,一时名声远播,各路僧众,远近信徒,云集洞山,好不热闹。这事传到八洞神仙铁拐李的耳朵里,顿时大发雷霆,高声怒道:“何方秃子,竟敢与我道家作对,把芸芸众生都拉到洞山学佛,致使我道堂冷清。今天我倒要看看那秃驴有何本事。”说罢,随即拿起他的铁拐,急奔洞山而去。

  铁拐李飘然来到洞山上空,一看果然香烟缭绕,烛光冲天,不禁怒火中烧,稍作化装,按落云头,立在寺前高声大叫“管事的秃驴给我滚出来!”

  门前值日的小和尚见状,赶忙向前双手合十,施礼言道:“施主休要大声宣闹,本寺住持正在坐禅说法,有何见教?但请明说,一会儿我去通报。先请施主这边用茶。”

  铁拐李见小和尚说话还算和气,便压住怒火,问道:“你家主持叫么名字?”小和尚言道:“施主错了,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又何言‘你家’?若问本寺住持,他的法号叫良价。”

  铁拐李见小和尚挑他漏洞,顿时怒火又起,冲着寺内便高喊起来:“良价秃驴,快给我滚出来!”

  喊声惊动了良价大师。良价手中拿着木鱼走了出来,刚走到接引殿,就一眼认出来人是铁拐李,于是打趣道:“阿弥陀佛。原来是八百年的不死鬼呀。”铁拐李立即吗道:“你才是五百年的败家精呢!今天我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胆敢在此妖言惑众。”说着,随手举起手中铁拐,朝良价抛去。良价不慌不忙,用敲打木鱼的木棰轻轻一拨,那铁拐便从院内飞出,化作一座大山,向铁拐李头顶压来。铁拐李见势不妙,调头便跑。那铁拐化成的大山,落在寺院右侧,变成了一座青山。后来人们把它叫作“拐棍山”。这是后话。

  却说良价见铁拐李驾起祥云想要逃跑,便迅速将手中木鱼向空中一抛,那木鱼立即化作一块巨石,朝铁拐李脑后飞去。铁拐李听到脑后呼呼生风,不知何物击来,叫声“不好!”急忙将头一偏,只听耳边一声呼啸,接着又听“轰”的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只见一块巨石落在洞山山口的崖畔,变成一块木鱼石。

七仙架桥


  话说八洞神仙中的铁拐李到洞山寻衅闹事,没讨到便宜,反而丢失了铁拐杖。一时无计可施,便一瘸一跛地来到七位道友跟前,欲劝说道友助其一臂之力,以报弃拐循逃之辱。

  七位道友们听了铁拐李的诉说,不仅没有苟同他的小鸡肚肠,反而心中甚是佩服良价大师,觉得该助他一把力,也算道个歉。于是跟铁拐李说了一番道理,并劝说他与他们七人一同前去帮力。铁拐李虽然心被说通,但想到在洞山吃过败仗,不好意思再去,

  七位神也就不勉强铁拐李了,抛下他懒得管,全体飘然来到洞山。看见洞山寺前横着一条溪流,竟然没有桥梁,那些络络不绝,前去朝拜菩萨的信徒、游客一个个踩着溪涧石块跳着涉水,很不方便。于是,七位神仙就决定相助在此架设一桥。他们运用神力在溪边石崖处,一人取来一条麻石架在溪上,霎时间便有了一座石桥。七仙架完桥,便一声不响地腾云升空而去。

  第二天,前去烧香拜佛的香客,发现寺前突然有了一座宽阔的石桥,再也不用踩着石块蹦跳着过水,全都惊喜万分。有人请教良价大师,问是哪位施主积德所为。良价大师早已知道七仙前来架桥之事,便凝视着拐棍山说道:“这要多谢铁拐李啊。”众人全都为此感动,便给这桥取名“八仙桥”。可一数石板却只有七条,便有人提出疑问:“咦,既能是八位神仙前来架桥,怎么只有七块桥石?”良价也不言明铁拐李为何没来助力之事,只是淡淡地回说:“可能是哪位神仙因故没有到来,那就给这桥取名‘七仙桥’吧。”于是,这个桥名就一直沿袭至今。


画壁的传说


  在离洞山不远的洞山村,有一处照壁式的“画壁”。这面画壁长11米、高4.5米,是一面砖雕组合画壁。该画壁是为纪念本地一位元代王妃而建。画壁分底座和上下两层,底座用砖砌出基台、边防和上盖;上层由110块31.5厘米见方的雕花砖镶成,雕有庭院景色,两端有栏杆,中心有假山、牡丹、凤凰;下层由66块砖镶成,雕有荷花鲤鱼、鸳鸯戏水。这面画壁的由来,有着一个神奇的故事。

  元朝中期,洞山村有一对年过半百的胡姓夫妇,膝下有三个女儿,老大胡兰和老二胡梅长得漂亮标致,唯有小女胡静容貌十分奇丑,头上像蒙了一层白粗布似的东西,没长一根头发。老俩口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整天唉声叹气,为小女胡静日后的终身大事患愁。

  一天,胡静来到溪边洗衣服,忽见水中倒影,自己竟然头戴凤冠,身穿霞帔,貌若天仙。胡静一阵惊喜,立马跑回家中,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以为女儿中了邪,抬手朝女儿头上一巴掌打去。不想,这一巴掌竟然打出了奇迹,胡静头上白粗布似的东西不见了,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头发现了出来。母亲看到一个美丽无比的女孩婷婷玉立站在的面前,既惊得呆若木鸡,又喜得张口难合。一把拉着胡静跑到溪边梳洗长发,竟使溪水香飘数十里。

  不久,皇上带领一班人马来到江西瑞州视察,视毕转道曹洞祖庭朝圣。谁知刚一跨进前厅,就见貌若天仙的胡静虔诚地跪在菩萨面前祈祷,旁边还放着一个小小的竹篮。皇上见了龙颜大开,随让身边一位大臣前去询问姑娘姓名住址。胡静含羞作完回答,朝皇上婉尔一笑,甩动头上秀发,飘然走出寺院。望着姑娘阿娜的身姿,皇上不禁心旌摇曳,迈不开脚下的步子。

  没过多久,胡姓夫妇接到一道圣旨,小女胡静被当今皇上选中,随銮入宫。入宫后,姑娘的纯朴勤劳,聪明睿智,善良美丽,深受皇上宠爱,被册封为皇妃。不久胡皇妃怀上龙胎,严重威胁到久无生育的正宫娘娘的地位,于是密谋指使太监,用毒酒将其杀害。也就是胡静被杀的这个夜晚,洞山境内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森林呼啸、虎猿哀号,天空顿时降下一场冰雹。胡皇妃被害的消息传到洞山村,胡姓夫妇悲痛欲绝,村里的父老乡亲个个义愤填膺。为了表达对胡皇妃的深切怀念,村民们在村后傍山处建造了这座雕满各种图案的砖雕画壁,并在画壁上刻下了姑娘美丽的容貌。从此,“画壁村” 美名和“画壁村娘娘”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