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万载傩舞的艺术特征
摘 要:江西万载傩舞被誉为“古代舞蹈活化石”,在我国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也是江西传统的民间宗教祭祀舞,它积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风格别致,表现形式独特,深受群众喜爱。帷舞动作粗扩有力、干净朴实、刚柔相济、潇洒自如,形成独特的“圆、弯、匀”的动态特点。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舞傩之间传出引进,互通交融,拓宽了傩舞的表现手法,使祭傩不断出现创新的剧目。同时经过专业工作者的加工整理,使艺术形式更臻完美,成为江西特有的民间舞蹈艺术。
关键词:江西万载傩舞;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服饰特色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155-01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历史悠久,儒术昌盛,江西是我国傩文化发祥地之一。傩祭风俗,从秦汉至唐宋时期就一直沿袭下来,并且在不断发展。江西的傩文化深受楚文化中崇神意识的影响,使得宗教巫术祭祀的民俗活动较为普遍,祭祀舞蹈“跳傩”非常兴盛。
一、江西万载傩舞的起源及其发展状况
江西省万载县位于赣西偏北,有着1700多年的建县史。万载有被誉为“傩舞之乡”之称,可以说万载是以傩舞而闻名。
“傩”,又名“大傩”,是中国古代三大宗教祭祀仪式之一。这种祭祀仪式是为了驱赶一切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害的事物,所以傩被认为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宗教祭祀活动。它既能征服自然,又能完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愧是祭祀活动中历史最久远,影响最大的宗教祭祀仪式。在江西万载跳傩有四种叫法,分别是“跳魈”、“搬案”、“舞鬼戏”和“二十四戏”。当地人在跳傩时,舞者头戴面具,身着古代服装,手持各种兵器,手舞足蹈。其表现手法严肃,但又不失诙诣。人们通常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延年,也被民间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
万载傩舞,始于元末明初时期,习俗盛行,古朴祥和,种类繁多。万载的傩庙在各个时期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如在清朝道光年间全县傩庙已有7座,延续到同治年间,就已增加至9座了。它独有的表演风格,在1940年已有17支傩舞队。因此在艺术领域里也经常被称赞成“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二、江西万载傩舞的艺术特征
(一)傩舞的艺术特点
相对于其他舞种而言,傩舞主要是祭祀驱鬼,当地人一般在需要傩祭的时候进行表演观赏。在我们看来傩舞也许它本身并非神圣,但是当舞蹈与傩戏结合联系起来形成傩舞时就会变得神圣起来。傩舞的特点是在群众中得到推广饿,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
1、动作性
舞蹈动作是最能直观表现舞蹈内容的形式,它也是由静态的造型和动态的动作而构成。舞蹈动作也就是舞蹈的肢体语言。在胡尔岩书中所提到动作的四个基本元素中我们可以发现动力与动速是舞蹈动作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动速,指的是动作的节奏与速度。动速在时间属性上具有重要的主导因素,它能使动作具有流动感,使整个舞蹈作品保持在连绵不断的形式下,展现舞蹈内容,也保证舞者从而更好的抒发人物感情。动力,指的是动作的力度。它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形成一种情感倾向。比如同样一个举手拍向对方的动作,狠狠拍下和轻轻抚摸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情绪。力度是构成动作情感倾向的重要元素。二是指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如力的爆发点,力的转移点,力的延伸点等。傩舞的动作也离不开动力中的这两层含义。
傩舞在宗教仪式中是以舞驱鬼。当地人跳傩舞时,气氛十分浓郁,场面相当火爆。由于动作的朴实、奔放,其形态也是万千变化、异彩纷呈。傩舞最为主要的动作特点可以总结为:笑晃头、怒斗肩、脚勾、手弯、身段圆、指出诀、腕反弹、手脚同步顺一边。这些舞蹈动作独具特色,不受任何人体动作规律的约束,也不会跟民间舞的动律有所抵触。傩舞中扮演的角色都是意想中的鬼怪、神灵,江西万载傩舞中的,每一段舞蹈都是由一个民间故事组成的。超乎常人的动作律动趋向都是人们对神灵的臆想。因此,姿态造型、点线连接、韵律体现都是傩舞表达宗教情感的需要。然而傩舞对动态的寻觅、对以形达意的追求,都展示着超凡者的神韵,力求达到拉开人与神灵的距离。
傩舞的手型是傩舞的特点之一,其手型方正,有棱角。其要领是中指与无名指弯曲,大拇指与其相扣,食指与小手指用力伸直。傩舞手型,即“方”型手。在去调查时,人们说道其手型的寓意在于傩舞乃之驱鬼舞,手型如此是因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贴门神,这样的手型就好比两个门神。
2、神圣性
傩舞的祭祀仪式一般是在鼓乐深沉,整齐列阵,氛围肃穆中进行,在此氛围中,敬畏感油然而生。傩舞中的驱鬼面具形象、氛围、气韵、意境都很容易给观众一种人、鬼、神集合的特殊场景。不仅如此,傩舞本身在这一氛围中就强化了神圣感,威武高大的神灵形象,进一步增强了傩舞在祭祀仪式中的神圣性。
3、遵循程式
傩舞多与传统礼仪、联系在一起,在怎样的场合下就会跳怎么样的舞蹈。怎么跳都有一定的程序,通常不能随意改动,这就是傩舞的程式性。万载傩舞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两种流派之分。
(二)傩舞的表演形式
万载傩舞也有开口傩和闭口傩之分。开口傩和我国的京剧、豫剧相似,表演风格粗犷、干练、紧凑、威武,几乎每个角色都需要唱出故事情节。闭口傩,则主要是注重表演,具有古朴、轻盈、洒脱、粗狂等特点。这两种流派所供奉的主神均系“欧阳金甲大将军”,其走村串户的表演,均增添了吉祥、福祉之光。万载傩舞属于闭口傩,是通过纯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的。但是有两个是带说唱的,属于开口傩。
江西万载傩舞一般共有24人表演。跳傩时每一个动作都必须遵循四个要求,分别是方、圆、扁、仄。“方”是手上的动作,需做得方正,且有棱角。“圆”指的是转圈,表演所有转圈时的动作只能挪半步距离或原地转圈,要求动作质量圆滑流畅,上身保持平稳。“扁”是指拧身时面向、点与点之间一定要清楚,左右分明,一目了然。“仄”指身体无论朝向哪个方位,头都要先倾斜,并且把稳节奏。江西万载傩舞需边跳边打手势,俗称“拗诀”,是通过打手势的形式来达到与神冥通灵的目的。傩舞的先锋称之为文傩,其余的都称之为武傩。
(三)傩舞在服饰上的特色
1、傩舞的服饰
傩舞的服饰是非常具有浓厚传统地方特色的。它表演时的服饰一方面是传承了古傩的三大旧制,如红头巾、裙子、绿袖套,它大量吸收了古代戏剧中的图纹样式,并进行加工制作;另一方面,当它在吸收古戏中图纹样式的同时也发展了宋傩“绣画色衣”的特色,有红花衣裳制、红袍马甲制、花衫红裤制、戎服披甲制、戏曲服饰制等多种样式来凸显傩舞服饰的特色。傩舞服饰在继承传统时,也会遵循古时搭配衣服的样式。由于衣服图案各不相同,颜色上又以红配绿为主,尽显服装的热闹、喜庆。那些胸前的祈福字句是其服饰的最大特色。例如说前面所提到的四大天将胸前就会有“风调雨顺”的字样,并且以这些目的来进行祈福的活动。
2、傩舞的面具
傩舞的面具是江西万载傩舞道具中最为重要的道具之一,以祈求实现美好愿望为目的。在道具方面,选择材质会比较慎重。傩舞的面具材料,都是用香樟木精雕成的。据说都是要清华山教的土师来“开光”的,意思是傩神要招收阴将、阴兵,来驱妖镇邪,显示着傩神的灵验。大大小小的傩舞的面具共有24具,从色彩上由四大系列组成,分别是:红色系、黑色系、白色系和绿色系。把这四个颜色作为傩面具的主要色彩基调,可体现傩面具的时代感,从而使得傩舞在表演时更加具有神秘感。傩舞表演时所佩带的每个角色的面具都有其不同的意义,有刻画成神话的形象;有刻画成世俗的人物;有刻画成历史名人等,由此构建成了庞大的傩神谱系。它各种神态内容的刻画,显出了我国较高的工艺水平,又富予民间装饰趣味。根据已有的史料记载,从外形上来看傩舞的面具一般都是黑脸阔嘴,两眼睛微微凸起,眼珠用黑釉瓷珠装嵌,闪闪发亮,显得炯炯有神。眉心上还会有一道神明印,高高扬起的两道粗眉,硕大的一对风耳增添了几分威风凛凛的气势。头戴一顶紫金冠,是由镀金铜丝穿制而成的,还有一顶戴在紫金冠上的大红风帽足有六尺长。面部采用黑色这一沉稳色来雕琢,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很能突显傩舞面具的威猛气势。同时,黑色也是恐怖色,用在傩舞的面具上很能起到好的震慑作用。
傩舞即宗教驱鬼面具舞,这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艺术,被誉为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它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傩文化的博大精深。傩舞的表演形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队形各异、节奏明朗。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江西万载傩舞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使我们从审美的角度了解到傩舞的独特性。
- 上一篇:五一看展艺术大餐|五一展览|创意生活
- 下一篇:返回列表